莲花市
春风十里莲花市,红烛三更桃叶歌。
候馆羁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的十里莲花市集,红色蜡烛照耀下的三更夜桃叶歌曲。驿站的旅人们因失眠而无法入睡,窗外梧桐树上的雨滴声不绝于耳。
去完善
释义
1. 十里:表示距离的形容词,用来形容"莲花市"的距离或规模。这里可能指繁华地区或市区的一部分。
2. 红烛:红色的蜡烛,常用于喜庆场合或浪漫情境中,象征爱情。
3. 三更:古代计时的一个时段,约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深夜时分。
4. 桃叶歌:以桃叶为主题的歌曲或音乐作品,可能是描写爱情故事或风俗习惯的内容。
5. 候馆:等候住宿的地方,如驿站、宾馆等。
6. 羁人:旅居在外的人,有漂泊不定之意。
7. 梧桐窗下:描述窗户的形状或材质为梧桐木,也可能指窗户所在的环境或氛围。
8. 雨声:自然界中的声音,描述雨的落下所产生的效果。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艾性夫的《莲花市》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个人感受与自然界的美景融为一体。诗的开头“春风十里莲花市,红烛三更桃叶歌”,通过对莲花市的描绘,渲染出一幅热闹的市井景象,同时又借红烛和歌声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情趣。接下来的“候馆羁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则转入抒写个人的情感体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在悠扬、婉转的诗句中展示了诗人丰富、深沉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莲花市》是南宋末年诗人艾性夫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当时正值宋元交替之际,金兵入侵,国家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艾性夫离开家乡,流寓江南,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画意诗情的《莲花市》。
在这段时间里,艾性夫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早年曾有过功名,但后因战乱而家道中落,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处漂泊。在江南地区,艾性夫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切磋诗文,抒发胸中壮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朝廷日益腐朽,金兵的铁蹄也越来越近,艾性夫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非常丰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尤其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江南地区更是富饶美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这个美好的景象也渐渐被破坏,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
总的来说,《莲花市》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产生的,它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