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伫立在春风中凝望着盛开的牡丹
去完善
释义
青墩:地名,在今浙江湖州;龙钟:形容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道尽了游子的沧桑与乡愁。开篇点明时代背景,"胡尘入汉关"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民族的劫难。第二句"十年伊洛路漫漫"将时空拉长,突出了归乡的艰难与遥不可及。
后两句转为具体场景描写,诗人以"龙钟客"自况,刻画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形象。结尾处"独立东风看牡丹"意境深远,牡丹作为故国繁华的象征,既承载着诗人的故园之思,也暗含着对往昔盛世的追忆。
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紧密结合,展现了动乱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期,彼时中原大地饱经战乱之苦。陈与义作为由北宋入南宋的文人,在靖康之变后经历了国家巨变和个人流离失所的痛苦。绍兴六年(1136年),他寓居浙江桐乡青墩镇,已是人生暮年。在这样一个春日,诗人伫立溪畔,遥望故土,感怀身世,借观赏牡丹抒发深沉的家国之思和迟暮之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