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千秋岁·万红暄昼

标题包含
千秋岁·万红暄昼
万红暄昼, 占尽人间秀。 怎生图画如何绣。 宜推萧史伴, 消得东阳瘦。 垂窄袖, 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 好在章台柳。 洞户隔, 凭谁叩。 寄声虽有雁, 会面难同酒。 无计偶, 萧萧暮雨黄昏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年-1117年),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人。北宋文学家,尤工词,为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 李之仪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李纬是进士出身,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李之仪自幼聪颖...查看更多
北纬的幸福
去完善

译文
万紫千红,白昼璀璨,展现人世间的美好景象。 难以用画笔描绘,无法用绣工重现。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人间美景吧。 时光易逝,我们要珍惜与彼此相处的时光,不要让时间白白溜走。 花瓣上的水珠犹如泪水滴在回纹般的皱纹上,这美好的景色让人想起章台柳中的故事。 门户紧闭,试问又有谁能叩响我的心灵之窗? 虽然可以托鸿雁传递信息,但见面却如同饮酒般困难重重。 无可奈何,只好独自等待那萧瑟的暮雨,直至黄昏。
北纬的幸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秋岁:词牌名。 2. 万红暄昼:指春日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的景象。 3. 人间秀:人间美景。 4. 怎生图画如何绣:形容美丽的景象难以用图画或刺绣来描绘。 5. 宜推萧史伴:萧史,古代传说人物,擅长吹箫,与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结为夫妇。这里指适宜让擅长音乐的人相伴。 6. 消得东阳瘦:东阳,古郡名,今浙江金华一带。这里形容由于欣赏美景而让人消瘦。 7. 垂窄袖:形容穿着窄袖衣物。 8. 花前镇忆相携久:在花前回忆起曾经的欢乐时光。 9. 泪裛回纹皱:泪水沾湿了丝绢的皱纹。 10. 好在章台柳:章台,街名,位于今北京市;柳,指柳树,寓意离别。 11. 洞户隔:门户相隔。 12. 凭谁叩:依靠谁来敲门问候。 13. 寄声虽有雁:虽然可以通过鸿雁传递声音。 14. 无计偶:无法相见。 15. 萧萧暮雨黄昏后:萧萧,形容风声;暮雨,傍晚的雨;黄昏后,指时间。
北纬的幸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万红暄昼”开篇,生动描绘了繁华热闹的春日景象。紧接着的“占尽人间秀”则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珍视。接下来作者用“怎生图画如何绣”巧妙地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无尽赞美,同时也暗示出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需要珍惜。之后作者描绘了与挚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以及好友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下片,作者用“泪裛回纹皱”表达了对好友离去的哀伤,同时也暗示出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好在章台柳”则是对美好回忆的留恋。然而现实的阻隔使得二人无法相见,只能寄希望于大雁传书。最后,在暮雨黄昏的背景下,词人以“无计偶”结束了全词,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挚友离别的哀伤,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北纬的幸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秋岁·万红暄昼》是南宋词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值北宋新旧党争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之仪因与苏轼的交好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深感宦海沉浮的无常与无奈。与此同时,北宋的社会风气、文学思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人们开始对儒家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命运;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们纷纷追求个性解放,倡导回归自然。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李之仪创作了这首《千秋岁·万红暄昼》。词中以“万红暄昼”的繁华景象开篇,寓意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的忧虑。紧接着,通过描述诗人置身花前月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展现了李之仪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和人文情怀。
北纬的幸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