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归护国寺

标题包含
送僧归护国寺
台岭分灯契上机,政庭传教及禅扉。 供开蒲馔持盂至,梦忆霞标振策归。 吟砚自澄晨磬彻,经窗闲掩夕香微。 袍纹迥夺岩芝色,猊座人天喜重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台岭有分的灯光时刻照亮着所有的机器,政庭中的传道之人和禅门相连。手捧着奉献的开蒲之馔,盂送至面前,梦境中回忆起的霞标引导我们振策而归。砚台边响起了清亮的晨磬,诵经之窗闲适地掩映着,傍晚的香气淡淡。袍子的纹路宛如山林中的灵芝一般奇特,狻猊座上的人们围着欢喜一团。
去完善
释义
《送僧归护国寺》是宋代诗人宋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台岭:指五台山的北台顶,这里用来代指五台山。 2. 分灯:禅宗的“分灯”是指传承佛法,发扬光大。 3. 契上机:契合至高无上的玄机。 4. 政庭:指朝廷或政府。 5. 传教及禅扉:将佛教传播到各寺庙。 6. 蒲馔:一种素食。 7. 霞标:指天台山的赤城山,此处用以形容僧人所去的寺庙所在地。 8. 吟砚自澄:形容僧人游历山水,内心澄明。 9. 晨磬:早晨敲响的法磬。 10. 经窗:诵经的地方。 11. 夕香:黄昏时焚烧的香火。 12. 袍纹:僧袍上的纹路。 13. 岩芝色:指深绿色,象征僧人的清修生活。 14. 猊座:石狮子座位,这里指寺庙中的佛像。 15. 人天喜重围:众人欢喜,前来围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僧归护国寺”为题,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全诗共有八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僧人回到护国寺的场景,后四句则描述了寺庙中的宁静氛围。首句“台岭分灯契上机”,借用典故表达了师徒间深厚的缘分和默契。次句“政庭传教及禅扉”,通过对比政府殿堂与寺庙,强调了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三、四句“供开蒲馔持盂至,梦忆霞标振策归”,描述了僧人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对过去的回忆。接下来,“吟砚自澄晨磬彻,经窗闲掩夕香微”两句,分别描写了寺庙中的早课晚钟,以及静谧的氛围。最后两句“袍纹迥夺岩芝色,猊座人天喜重围”,用华丽的词藻赞美了僧人的风采,也暗示出人们对佛法的热爱。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堪称一首赞美佛法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归护国寺》是北宋著名文人宋绶在公元960-1127年间所创作的诗歌。这个时期正值北宋初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普遍关注宗教信仰和社会道德伦理的建设。 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宋绶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以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佛教的慈悲为怀为指引,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人间温暖的渴望。据记载,宋绶曾担任过宰相,对于国家治理有深刻的见解,他主张用文化的力量来引导民众,达到内心的和谐。 在这首诗里,宋绶以“东林”指代护国寺,因为护国寺位于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附近的东林,是他心中理想的人间净土的象征。他借送别僧人表达了自己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首诗感受到宋绶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