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榆树和柳树枝叶稀疏,楼阁显得格外寂静,明亮的月光下直接可以望见嵩山上皑皑白雪。

去完善
释义
榆柳:两种树木名,这里泛指路边的树木;萧疏:形容树木叶落枝秃的样子;楼阁闲:指楼宇空寂无人;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洛阳附近。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寒冬时节洛阳城内外景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前两句从近到远,先写桥下初结之冰,再过渡至道路上行人断绝的情景,勾勒出一幅寒冷而沉寂的城市冬日图。后两句则将视线拉远,由眼前的枯木与寂静的建筑转向远处被月光照耀得清晰可见的嵩山积雪,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开阔深远。全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孟郊处于人生较为困顿的时期。他仕途不顺,长年漂泊在外。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行至洛阳的天津桥附近,看到桥下刚刚结冰,四周一片寂静萧瑟。此时的孟郊内心满是羁旅的愁思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于是借这洛桥晚间的景象,写下了这首《洛桥晚望》,将自己的孤寂与凄清融入到这冷峻的景色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