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暑夜得月

标题包含
暑夜得月
风搅桐声碎,蝼鸣鼓吹长。 半山蟾吐影,一水鉴浮光。 冷碧迎秋色,清飚借久凉。 不堪鸡唱晓,归枕报朝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微风摇曳梧桐树叶的声音此起彼伏,蝼蛄的鸣叫声如同鼓乐齐鸣般悠扬。 半山的月亮投下清晰的影子,水面倒映出波光粼粼的光亮。 深秋时节的冷色迎接了金色的秋天,清爽的秋风为我们带来了长久的凉爽。 天还未亮,鸡叫报晓让人心生烦恼,回到枕边期盼朝阳的升起。
去完善
释义
1. 袁说友:南宋诗人,字起岩,庆元府鄞县人。曾任吏部尚书,著名文学家,精于诗词创作。 2. 风搅桐声碎:风扰乱了梧桐树叶的声音,使其变得零碎。 3. 蝼鸣鼓吹长:蝼蛄的叫声如同打击乐器的声音,悠长不断。 4. 半山蟾吐影:月亮在半山腰处升起,映射出它的影子。 5. 一水鉴浮光:水面如镜子般反射着月光,波光粼粼。 6. 冷碧迎秋色:冷冽的溪水迎接秋天的到来。 7. 清飚借久凉:清爽的风带来了长时间的凉爽感。 8. 不堪鸡唱晓:无法忍受清晨的鸡鸣报晓。 9. 归枕报朝阳:放下枕头休息,以回报早晨的阳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暑夜赏月时的感受,以及黎明时分回到床上休息的景象。首联以风声、虫鸣营造出夏日的夜晚氛围;颔联通过山间的月亮和水面的倒影表现月光的明亮与美丽;颈联通过描绘清凉的秋意和微风带来凉爽的感觉,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临近;尾联则以鸡叫报晓为起点,表现出诗人即将结束这段美好的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观察细腻,寄情于景的高雅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暑夜得月》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夏天所作。当时袁说友在杭州任官,他在这段时间里广泛结交文士、关注民生,写下了大量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在炎热的夏季夜晚,袁说友意外地发现了月亮的光辉。这种突如其来的美好景象激发了他的诗情画意。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月色如霜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见解,同时也透露出他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积极态度。 在当时的南宋时期,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袁说友身为官员,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出这一时代特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也是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