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岭
昨日才离摸斗东,今朝又过摘星峰。
疲躯坐困千骑马,远目平看万岭松。
绝塞阻长逾百舍,畏途经历尽三冬。
出山渐识还家路,驺御人人喜动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刚离开摸斗城东侧,今天又穿越了摘星山峰。
疲劳的身躯坐在马背上行走千里,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山岭和松树。
在遥远的边疆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历经艰辛度过了三个冬天。
走出大山逐渐熟悉了回家的路,每个车夫都欣喜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摸斗东:摸斗,意为用手触摸北斗七星的位置以确定方向。这里指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东方。
2. 摘星峰:比喻山峰险峻,高耸入云。
3. 百舍:古时的里程单位,一舍为三十里,百舍约为三千公里。
4. 三冬:三个冬天,这里是说作者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路程。
5. 驺御:指驾驭车马的人,这里代指跟随的作者的人和马。
去完善
赏析
《摘星岭》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一首描绘长途跋涉、艰苦行旅的诗篇。首联“昨日才离摸斗东,今朝又过摘星峰”通过描述快速行进的过程,暗示路途的遥远。颔联“疲躯坐困千骑马,远目平看万岭松”借疲于奔波的马匹与山峰上挺拔的松树,展示出行旅的艰辛。颈联“绝塞阻长逾百舍,畏途经历尽三冬”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时间的漫长。尾联“出山渐识还家路,驺御人人喜动容”以离家越来越近的喜悦,为诗篇收尾,使得全诗情感得以平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摘星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科学家苏颂的一首描绘壮美景色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即苏颂在担任翰林院学士、工部尚书等官职期间。
在这段时期,苏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摘星岭》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摘星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学创作也随之繁荣。苏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现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