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千佛岩读书寄内

标题包含
千佛岩读书寄内
官期未迫暂闲身,敩学岩居及夜分。 霜落空山寒切骨,风号万木响连云。 有民勿谓书休读,无术当知政必棼。 独宿不辞应会我,功名富贵本辛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公务员的日子还没到,暂时可以休息一下身心,学习、读书直至夜深时分。 白霜落在空旷的山上,寒气渗透到了骨头里;狂风呼啸在丛林中,声音直上云霄。 百姓的生活艰难,我们不能停止读书以获取知识;没有能力应对的事情,我们要明白政策可能还会混乱。 独自居住不怕和他人交往,我们知道功名利禄本身就是辛苦努力得来的。
去完善
释义
1. 官期未迫:指还没有到规定的任官时间期限。 2. 闲身:无事可做的人。这里是诗人自嘲的话,表示自己现在是闲暇的时间。 3. 敩学:学习。这里诗人以岩居作为学习的地方。 4. 及夜分:即夜深时分。 5. 霜落空山:指秋天的景色,霜落下,山上变得空旷。 6. 寒切骨:形容寒冷的气氛仿佛能够穿透人的骨头。 7. 风号万木:风吹过树林的声音。 8. 响连云:声音连接到云层之中,形容声音之大。 9. 有民勿谓书休读:对于有百姓的忧虑,不要停止阅读和学习。 10. 无术当知政必棼:没有好的政治手段应该知道政治一定是混乱的。 11. 独宿不辞应会我:独自一人居住不要推辞,应该回应我的请求。 12. 本辛勤:本来就意味着辛苦。
去完善
赏析
韦骧的这首诗《千佛岩读书寄内》表达了他远离世俗纷扰、投入学术研究的心迹。诗人在官期中抽空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千佛岩进行夜读。夜晚的山间气温骤降,霜落在地面上使得空气变得格外寒冷;风声呼啸,树木随风摇曳的声音仿佛连接着天空。诗人以霜落空山和风吹万木的景象渲染出环境的清寂,衬托出他静心向学的决心。 在诗中,诗人提到“有民勿谓书休读,无术当知政必棼”,这两句反映了他的为官之道。他认为身为官员不能放弃学习,相反要更加努力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以便处理政务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他也明白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应该时刻保持谦逊与自省。 最后两句“独宿不辞应会我,功名富贵本辛勤”表明了诗人对妻子的期望与期许。他希望妻子能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独自承担生活的艰辛。虽然身处清贫之境,但他们都明白功名利禄不是人生的全部,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辛勤付出和努力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展现了韦骧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佛岩读书寄内》是北宋诗人韦骧于庆历六年(1046年)所作的一首诗。当时,韦骧在蜀地任官,妻子远在他乡。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千佛岩读书时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妻子的深切关爱。 在这段时间里,韦骧因职务调动离开故乡,与妻子分居两地。他在外任职期间,始终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与家人分离的日子里,韦骧难免心生思念之情。 庆历六年,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日益严重,民间矛盾逐渐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韦骧身为官员,既要关注民生疾苦,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