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父·菰蒲叶冷暮天低

标题包含
渔父·菰蒲叶冷暮天低
菰蒲叶冷暮天低,断岸舟横水四围。祗有一竿楚竹,未尝容易下渔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芦苇和菖蒲的叶子在寒冷的空气中颤抖,河岸断裂,船只随意地漂浮在水面上。这里只有一根楚地的竹子,渔夫却不能轻易地下船捕鱼。
去完善
释义
1. 菰:一种水生植物,即茭白。 2. 蒲:一种水生草本植物,俗称水草。 3. 暮天:傍晚的天空。 4. 断岸:指江边陡峭的堤岸。 5. 舟横:船只停泊的状态。 6. 四围:四周、周围。 7. 祗:只。 8. 一竿:一根鱼竿。 9. 楚竹:这里指渔父的鱼竿,楚地盛产竹子,故称。 10. 未尝:不曾。 11. 容易:轻易。 12. 下渔矶:下到江边的石滩钓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水边看到的景象,即暮色中湖面上的菰蒲叶和水边的断岸、舟船以及远处的一片水域。诗人借助于“一竿楚竹”的形象暗示了他坚守的孤独和清高的个性。这种坚守虽然不易,但诗人仍然坚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隐喻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诗人通过“未尝容易下渔矶”表现出他坚忍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菰蒲叶冷暮天低》是南宋诗僧释智愚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的江上垂钓时,看到的苍茫景色以及感受到的寒冷氛围。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以渔父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北方,金朝与南宋之间的战争频繁爆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世俗纷争,寄情山水,过着隐居的生活。释智愚作为一位诗僧,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往往透露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在创作《渔父·菰蒲叶冷暮天低》这一词时,释智愚正生活在南方的浙江地区。这里江水环绕,湖泊密布,是文人墨客钟爱的隐逸之地。释智愚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江上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