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杜子美诗

标题包含
读杜子美诗
寒灯熠熠宵漏长,颠倒图史形劳伤。 取观杜诗尽累纸,坐觉神气来洋洋。 高言大义经比重,往往变化安能常。 壮哉起我不暇寐,满座叹息喧中堂。 唐之诗人以百数,罗列众制何煌煌。 太阳重光烛万物,星宿安得舒其芒。 读之踊跃精胆张,径欲追摄忘愚狂。 徘徊揽笔不得下,元气混浩神无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灯光在深夜闪烁,倒映着图史的身影显得有些疲惫。我取来杜甫的诗篇,看了一堆废纸,感受到了磅礴的神韵。其中高雅的言论和深远的道理不断涌现,又怎么能常常保持不变呢?这首诗激动了我无法入睡,以至于满屋的听众都惊叹不已。唐代的诗人有数百个,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就像太阳照亮万物,星星的光芒无法与之相比。读了这些诗篇,我的心振奋不已,只想去追求和捕捉这无边的智慧。但每当我想要提笔写作时,总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足,难以驾驭这种天然的才情。
去完善
释义
1. 寒灯:寒冷夜晚的灯光。 2. 宵漏:夜间计时漏壶。 3. 图史:书籍,这里指各种书。 4. 形劳伤:身体劳累。 5. 杜诗: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集。 6. 高言大义:高尚的言论和高尚的意义。 7. 安能常:怎么能用常规衡量。 8. 不暇寐:顾不上睡觉。 9. 琳琅:比喻众多而美丽的事物。 10. 太阳重光:太阳又重新照耀大地。 11. 星宿:星星。 12. 舒其芒:发光。 13. 踊跃:激动,振奋。 14. 忘愚狂:忘记自己的无知和疯狂。 15. 揽笔:拿笔。 16. 元气混浩:混沌未开的元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阅读杜甫诗歌的诗歌。诗人韩维通过描述自己在夜晚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受,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高度赞赏和敬意。 首先,诗人用“寒灯熠熠宵漏长”来形容夜晚阅读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他提到自己“颠倒图史形劳伤”,形象地描绘了在阅读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取观杜诗尽累纸”的描述,表达了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激动心情。他感到杜甫诗歌的神韵和气势扑面而来,使得自己陶醉其中。同时,诗人还赞美了杜甫诗歌的高尚主题和深刻内涵,认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变化,很难用常规来衡量。 此外,诗人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杜甫比作“太阳重光”,认为他的诗歌照亮了文学的世界,使得其他诗人的作品黯然失色。这种评价无疑是对杜甫诗歌的极高赞誉。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读完杜甫诗歌后的激动心情,以至于“徘徊揽笔不得下”,想要立即提笔创作,但却又感到自己的才疏学浅,无法完全捕捉到杜甫诗歌的精髓。这表明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创作的谦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杜子美诗》是北宋时期诗人韩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59年左右。在韩维的一生中,他在宋仁宗时期担任过许多官职,包括尚书省左司郎中、礼部侍郎等。然而,尽管他仕途顺利,但他仍对杜甫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有着深深的认同感。 在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社会稳定的阶段,然而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杜甫的诗歌关注民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这与韩维的个人理念和价值观相契合。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韩维在阅读杜甫的诗篇时,感受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这使韩维深受感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读杜子美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