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峡桥

标题包含
三峡桥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 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 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 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 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 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北宋时期浙江嘉兴人。他生于公元997年,卒于公元1058年,享年61岁。 陈舜俞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在任期间,他关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 银河滔滔从天上流,初秋的织女期待牵牛。 波涛汹涌却难以渡过,只好借助喜鹊搭建的桥梁。 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壮丽瀑布,这里的源头同样连接银河之畔。 劈开悬崖峭壁是何等的雄壮,崩塌的雷声和泻落的云彩威势浩大。 即使是飞鸟也难以越过,如同虎豹般忧虑重重,四季的风吹不散白云。 烛龙在这个地方也没有踪迹可寻,六月的游客依然披着厚实的皮草。 是谁挥动巨大的斧头砍凿岩石,突兀的长桥横跨在苍翠的山壁之上。 行驶的车辆和马匹安然如常,俯瞰着汹涌澎湃的龙门峡。 告诉牛郎织女不要怀疑,地下的神工巧匠更令人惊奇。 召集河边的材料建造桥梁,从此不再需要每年仅有一次的相会时机。
去完善
释义
1. 银河:指天河。2. 新秋:初秋的时候。3. 织女、牵牛:织女星和牵牛星,分别位于银河的两侧。4. 洪波:大河的急流。5. 渡:渡过银河。6. 以鹊为桥: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的七夕,喜鹊会搭成一座桥让牛郎织女相会。7. 拙谋:计策笨拙。8.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9. 三峡水:长江上游的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长江上最险要的地方之一。10. 明河:银河。11. 擘崖裂嶂:劈开山崖,撕裂峰峦。12. 崩雷泄云:形容水流声音如雷声般巨大,气势磅礴。13. 吹不收:形容风的力量强大,吹不散天上的云。14.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常用来形容天气寒冷。15. 四时:四季。16. 披貂裘:披着貂皮做的衣服,形容天气寒冷。17. 大石:指巨大的岩石。18. 突兀:突然显现的样子。19. 苍壁:青色的峭壁。20. 安如山:像山一样安稳。21. 龙门: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是黄河上游的一处险要地带。22. 淙激:流水声。23. 寄言:寄语,寄托言语。24. 神工:形容技艺高超的人。25. 佳期: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去完善
赏析
《三峡桥》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三峡水的磅礴气势以及三峡桥的壮观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将现实与幻想相互交织,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 首联“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诗人通过银河、织女和牵牛的神话故事,引出三峡水的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表现出三峡水的源远流长。同时,“新秋”点明了诗的创作背景。 颔联“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以“鹊桥仙”的故事为基础,表达了三峡水的汹涌澎湃,难以逾越,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诗人提醒我们关注到庐山三峡水的壮丽景观,它与银河相通,进一步强调三峡水的独特之处。 接下来的四句,“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是对三峡水咆哮翻腾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出瀑布的汹涌猛烈及山势的险峻壮观。 尾联“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则以三峡桥作为主题,表明人们已经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观基础上,建立了人工奇观。这不仅体现出人类智慧的卓越,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华美,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让人陶醉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峡桥》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陈舜俞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长江三峡风光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 创作时间: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人生际遇:陈舜俞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哀愁和无奈之情,同时也使得他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文学家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舜俞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他的作品深受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