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食藕

标题包含
食藕
人怜淤泥上,出此万朵莲。 须知淤泥中,有藕大如椽。 本清凝冰雪,末艶方婵娟。 玲珑众窍通,蚴蟉数节连。 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 髯奴来城市,负笼至我前。 开缄尚带泥,未嚼先垂涎。 霍霍摩霜刀,雷雷挹涧泉。 切玉堕冷冽,已觉沉疴痊。 芰寔閗角紫,鸿头剥珠圆。 秋盘荐此果,顿使二物捐。 念此湼不缁,余品莫争妍。 而能豁忧思,令我心欢然。 奇功更耐老,合作飞行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薖,字子发,号空同先生,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谢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2. 科举及第:在南宋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池塘里种植莲花, 要知道莲藕深藏污泥,才能生长出枝叶繁茂的花朵。 它自身清白如同冰晶雪凌,枝叶艳丽如美人。 它的每一小节都通透圆润,连接紧密有序。 它的甘甜和清凉无法用言语形容,是消暑的最佳选择。 一位农夫背着一笼新鲜的莲藕来到我的面前, 打开包裹还带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 我小心翼翼地削去表面的泥土,品尝这口美味佳肴, 就如同锋利的刀剑切割玉石般美妙,使我全身舒适。 莲藕配着紫菱角、红鲤鱼、清香四溢, 秋天的晚餐上摆放了这样的食物,让我心情愉悦,感叹不已。 这让我想到莲藕的品质并不因为污浊而改变,其他的食物都无法与之争艳。 莲藕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让我忘记忧虑,内心欢喜。 它的长寿功效更为突出,与我共饮的喜悦犹如飞仙一般飘飘欲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廛:古代城市居民的房子 2. 九曲池:指曲折的池塘,相传西汉末赤眉军曾在山东莒县塑造了九曲渠,后来被后人借用来泛指曲水池 3. 灵光殿:是古代中国的一处建筑群 4. 吉祥草:草本植物,枝叶纤细,常用于佛教寺庙的地面铺设 5. 苍龙阙:古代宫观前的牌坊 6. 金梭路:比喻诗人的才情像织女的金梭一样精湛 7. 鲤鱼:象征顺利,因为鲤鱼的“鲤”与顺利的“利”在中文里同音 8. 梧叶舞秋风:形容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9. 雁字回时:暗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期待南飞的鸿雁带回自己的家书
去完善
赏析
《食藕》是宋朝诗人谢薖的作品,这是一首描绘藕和食藕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莲藕的描述,表达了其对品质、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人怜淤泥上,出此万朵莲”描绘了莲藕生长的环境以及其洁净美丽的外貌。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莲藕生长环境的同情和对莲花美丽的喜爱。颔联“须知淤泥中,有藕大如椽”则揭示了莲藕生长在淤泥中的事实,赞颂了莲藕的顽强生命力和品质的纯良。 颈联“本清凝冰雪,末艶方婵娟”表现了莲藕纯洁清高的本质以及它美丽的外形。尾联“玲珑众窍通,蚴蟉数节连”刻画了莲藕的形状特征,突显了其通透的特点和优美的线条。 接下来的诗句“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说明了莲藕味道甘美且具有解暑的功能。诗人用“髯奴来城市,负笼至我前”描述了采藕人的辛苦,从而凸显了莲藕的珍贵。颔联“开缄尚带泥,未嚼先垂涎”表现了诗人见到莲藕时的欣喜。接下来的“霍霍摩霜刀,雷雷挹涧泉。切玉堕冷冽,已觉沉疴痊。”表现了诗人认真准备食藕的过程,强调其口感的独特。 颈联“芰実距角紫,鸿头剥珠圆。秋盘荐此果,顿使二物捐。”通过对比莲藕与其他水果,突出了莲藕的特色和价值。末联“念此涅不缁,余品莫争妍。而能豁忧思,令我心欢然。奇功更耐老,合作飞行仙。”则表现出诗人对莲藕品质的赞美,并暗示莲藕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是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食物,具有养生的功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从莲藕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功能等方面全面展现了莲藕的魅力,并对之进行了高度赞美。诗人通过对莲藕的描述,表达了其对品质、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食藕》是南宋诗人谢薖所作的一首描绘美食的诗歌。这首诗通过赞美藕的美妙滋味,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谢薖作为一位爱国文人,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关心民生疾苦。在这一特殊时期,诗人以藕为题材,通过对藕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期盼。 谢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曾参加过抗金义军,但因战败被俘,后设法逃脱。在流亡期间,他曾受到过无数困苦和磨难。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坚定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藕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