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北斗藏身颂
南岳峰高北岳低,行人泣泪两迟疑。
火星昨夜移牛斗,照见西瞿人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岳山峰高耸,北岳相对较低,行人们在此间泪流满面,犹豫不决。
昨晚火星移动到了牛宿和斗宿的位置,照亮了西方的慧星,但人们并不知晓。
去完善
释义
1.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2. 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北保定市以北的曲阳县。
3. 青: 意为青色,象征青春、活力、希望等积极意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宇宙现象的诗,诗中通过南岳峰高、北岳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地势高低的敏锐观察力。同时,“行人泣泪两迟疑”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天地之威时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两句,“火星昨夜移牛斗,照见西瞿人不知”,则是通过对火星移动这一天文现象的描述,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知。这里“西瞿”指的是中国四川省的天山山脉,诗人以此强调火星光照的广大范围。整首诗从地势到天文现象的描绘,旨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八十九北斗藏身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唐朝盛世向衰落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杜甫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际遇。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由于正直敢言,多次遭受贬谪。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常常陷入困境。然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在杜甫所处的时代,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皇权的削弱和官僚腐败的加剧,百姓的生活日益困苦;另一方面,由于对外战争的失利和内部矛盾的激化,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为杜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