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曲歌辞:秋夜长

标题包含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能文,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她佩戴的玉饰叮当作响,拖着鞋步缓缓走出长廊,在这秋夜里为远方的夫君捣洗衣裳。手中轻薄的罗衣上绣着精美的凤凰图案,然而他却远在天边,即便将寒衣熏得再香,也只能独自散发着无人欣赏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鸣环:佩戴的玉饰发出的声音;曳履:拖着鞋子;纤罗:轻薄的丝织品;凤凰:绣有凤凰图案的衣物。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秋夜”为核心,勾勒出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开篇点明时间背景,“秋夜长”奠定了整首诗低沉悠远的基调。“月明白露澄清光”一句,用清冷的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孤寂。随后视角拉远,从近景的绮阁到远景的层城,空间上的距离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分离。 接着转入对自然物候的描写,“北风受节雁南翔”不仅进一步强化了秋意,还借雁阵南归隐喻思妇渴望团聚的心情。“崇兰委质时菊芳”则通过高洁的兰花与时令的菊花象征女子忠贞的情感,同时暗含时光流逝之感。 最后回到人物本身,细致刻画了思妇的动作与心理状态。“鸣环曳履”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缓慢行走的脚步声。结尾处“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尤为感人,既表现了现实的无奈,又突出了情感的深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唐时期,正值王勃意气风发却又仕途坎坷的青壮年时期。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挫折。在一个秋夜,诗人感怀时光流逝、羁旅漂泊之苦,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遂作此诗。寒秋时节,北雁南飞,明月清露之下,更显游子思乡之切,而捣衣之声则寄托了对亲人温暖的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