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标题包含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韦庄出身于世家大族,其父韦蔼曾任宣州观察使。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qzuser_71910129278335039
去完善

译文
早晨妆饰一新,犹如春日清冷之貌。垂柳新绿,花儿娇美。推开窗户来到堂前。看着盛开的牡丹,太阳已经很高了还倚靠着红栏。愁容满面,无言以对,感叹春光将逝。
qzuser_71910129278335039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清晓:清晨。 3. 妆成:梳妆完毕。 4. 寒食:节气名,在农历清明节前一天。 5. 柳球:指柳絮,形状像球状。 6. 斜袅:形容柳条随风摇曳的样子。 7. 花钿: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饰物,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鸟形状。 8. 卷帘:打开窗帘。 9. 画堂:华丽的房子,泛指华丽的建筑。 10. 指点:用手指点着。 11. 牡丹:植物名,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 12. 初绽朵:刚刚绽放的花朵。 13. 日高:太阳升得很高的时候。 14. 犹自:仍然。 15. 凭朱栏: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 16. 含嚬:忧愁的样子。 17. 不语:不说话。 18. 春残:春天的末尾。
qzuser_71910129278335039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寒食节早晨女子梳妆的美丽画面,以及她欣赏牡丹花的情景。首句“清晓妆成寒食天”点明了时间背景,描述了女子在寒食节的清晨完成妆容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女子优雅的形象:柳球是指垂柳新发的嫩芽,像绣球一样;花钿则是古代妇女贴在脸上的一种饰品,用以装饰面容。这两句表现了女子的美丽和清新气质。 下阕进一步刻画了女子赏花的细节。“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这里,女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初绽的牡丹花,而太阳已经升高,但她依然站在朱红色的栏杆旁驻足观赏。最后一句“含嚬不语恨春残”道出了女子轻皱眉头、似有哀愁的神情,可能是因为春天即将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易逝的缘故。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寒食节清新的自然景色,还生动地呈现了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qzuser_71910129278335039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00年左右,此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韦庄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 这一时间段内,韦庄的个人生活经历也比较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后来虽然成为进士,但在官场上并不得志,曾多次被贬。这些人生际遇使得韦庄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晚唐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国家局势十分紧张。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韦庄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支持。
qzuser_71910129278335039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