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真不容易,生活在驿站旁边,官家让我负责牵引驿船。
每天辛苦的时候多,快乐的时候少,我就像一只在海上的鸟儿,在水面上飘荡。
逆水行舟,负担重重,前方的路还遥远,后面的波涛汹涌。
半夜走在堤坝上,雨雪交加,尽管感到疲惫,还得听从指挥继续前行。
寒冷的夜晚,衣服湿透,披着短蓑,脚底破裂,疼痛难忍,但是不能说出口。
到了明天,所有的痛苦都无法诉说,只能齐声歌唱,来宣泄内心的苦痛。
一间茅屋又能值多少钱?但离开了故乡的父母,我又怎能回去呢?
我真希望这片水域能成为一片平原,让这些划船的人们不再抱怨上天。

去完善
释义
1. 水夫:旧时指船工,这里指在河边生活为官方服役的水上人。
2. 驿边:驿站附近的地方。
3. 官家:这里指皇帝。
4. 牵驿船:拉运公文或官员的船只。
5. 水宿沙行:形容船夫在水路中的艰辛生活。
6. 万斛重:形容船体沉重,一斛为十斗,此处夸张程度。
7. 前驿迢迢后淼淼:形容航程漫长而艰辛。
8. 半夜缘堤雪和雨:形容夜间寒冷的环境下工作。
9. 短蓑:简易的草衣。
10. 臆穿足裂:形容身体劳累受伤。
11. 一间茅屋:简陋的住所。
12. 父母之乡:故乡。
13. 愿此水作平田:希望水面能够变成农田。

去完善
赏析
《水夫谣》描绘了古代水运工人的艰辛生活。作者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诗句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的艰苦场景,也有对美好愿景的深切期望。整首诗感情真挚,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夫谣》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800年左右。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繁荣的唐王朝末期,但社会的矛盾已经逐渐显露出来。王建是唐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民间疾苦而著称,这首《水夫谣》正是他观察社会现实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述水夫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在水深火热的劳役中,他们承受着沉重的负担,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这种对社会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关注,体现了王建的为民请命的人文情怀。
当时,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等原因,许多百姓生活困苦,甚至被迫沦为官府的水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时期的民间疾苦,使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