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 其一
先世曾夸尺五天,后来苗裔独萧然。
可怜三十三年内,科第唯吾父子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祖先曾经驰骋万里,后人却唯有我独自凄凉。可怜三十三年间,科第功名只有我们父子相传。
去完善
释义
1. 先世:指韦骧的先祖,即诗人的祖先。
2. 尺五天:古代对皇宫禁区的称呼,这里指宋朝皇宫。
3. 苗裔:后代子孙,这里特指韦骧的后代。
4. 萧然:荒凉、冷落的样子。
5. 可怜:表示同情或感慨。
6. 三十三年:指诗人韦骧参加科举考试的年份。
7. 科第:指科举考试及第。
8. 唯吾:只有我。
9. 父子传:这里指的是韦骧及其父亲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绩。
去完善
赏析
《登科 其一》是宋代诗人韦骧的一首述怀诗,表达了他对科举功名的渴望和对家族命运的关注。这首诗的情感色彩较为沉重,充满了诗人的忧虑与期待。
首句“先世曾夸尺五天”,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的自豪之情。这里的“尺五天”是指唐代科举考试中的甲科,代表了当时士人最高的荣誉。诗人提到这个词语,意在表明自己家族曾经有过显赫的历史。然而,这种辉煌已经不再,故诗人用“先世”来表示对过去的怀念。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家族当前的境况:“后来苗裔独萧然”。这里的“苗裔”即后代子孙,而“萧然”则有孤独、落寞之意。诗人通过对比家族往昔的辉煌与现实的无尽寂寥,表现了对自己家族命运的担忧。
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中,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忧虑的根源:“可怜三十三年内,科第唯吾父子传。”这里提到的“三十三年”,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年龄,诗人以此说明他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争取科举功名,但至今仍未有所成。“科第唯吾父子传”则意味着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家业,续写家族的辉煌。
综上所述,诗人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科举功名的执着追求以及家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科 其一》是宋代诗人韦骧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1056年。这时期正是北宋中叶,朝政相对稳定,科举制度逐渐成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韦骧年仅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少年得志,踌躇满志。然而,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使他不得不中断前程,回到家乡守孝。这段时间,韦骧深感人世无常,思念父亲的情感愈发浓烈。在家乡的田野山水之间,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诗歌描绘了家乡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