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的人生旅程,我恰好在这短短三天内,在西州过了三个七夕。这让我们惊讶于太阳在这个时候避开我们,就像是在享受这个新秋的两天时间。在这样的夜晚里,天上的美好时光与人间的幸福时刻交汇在一起,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晚上的急雨来临,洗刷着空气中的尘埃,让秋风和露珠变得更加清新脱俗。
于是我想到在遥远的天涯,独自漂泊的你现在在哪里呢?谁知道那位乘坐木筏的客人是谁呢?我们在这样的夜晚,最好不要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幸运和幸福并不会被祈求而来。如今庭院已经变得凉爽宜人,而楼阁中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夜空,这一切仿佛在诉说着长久的分离终于结束。
让我们一起举杯,尽情地高歌,醉眼朦胧地看着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阔无边。
去完善
释义
1. 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站在高处远望。
2. 西州七夕:西州,代指蜀地。七夕,即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3.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指太阳还未落山,秋天还没到。
4.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分别指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和人间的七夕节。
5.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描述雨后空气清新的景象。
6. 君平:严君平,汉代隐士。此处借用典故表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
7. 乘槎客:喻指自己像张骞一样寻找知音。
8.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寓意不要过分追求事物表面的美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9.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描述院落清凉、楼台明亮的夜景。
10.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表达自己胸怀壮志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念奴娇》,作者是京镗。词的开头“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描绘了浩瀚星空的景象,仿佛带我们进入了太空世界。“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这句则表达了秋天刚到,却已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随后,词人以“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描述了天上人间的和谐统一,美景不分彼此的感慨。紧接着,“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用一场急雨将整个天地洗刷一新,犹如一场盛宴般盛大。
下片部分,“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借用了古人飘零天涯、寻找知己的故事,寓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音的渴望。接下来,“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将整首词推向高潮,表达出词人在如此美好的时光里,陶醉于天地的广阔无垠之中,以此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京镗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前后,即宋孝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京镗作为朝廷重臣,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如抗金议和等。
在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国家危机之中,由于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抵御外敌。在这种情况下,京镗作为一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此外,京镗的个人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妻子在他创作《念奴娇》时去世,这使得他陷入了悲痛之中。然而,他并没有被悲伤击垮,而是将这种情感化为创作的动力,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念奴娇》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既有国家的危机,也有个人的悲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京镗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创作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词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