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来鳦

标题包含
来鳦
来鳦趋社期,翩若天外至。 徘徊大厦间,汲汲营巢意。 中心有所托,自谓得其地。 衔泥两吻疮,旦暮不少憩。 主人爱高堂,病尔如疣赘。 尔巢屡肤寸,长梃辄摧坠。 胡为不识嫌,又续前功弃。 何处无蓬茅,自足为生计。 不尔卵而覆,其祸愈非细。 予既伤尔愚,窃复探尔志。 孜孜不忍去,欲动主人义。 万一怜其勤,庶获息我类。 臣栋既不挠,出处安且贵。 其能无报乎,唯守信无贰。 年年应候来,驯狎如儿稚。 双双轩户前,为君作嘉致。 不学君家客,去就惟势利。 微羽一知归,至死不他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燕子迁徙到社区的时刻,它们仿佛从天外来临。 在大楼的间隙中穿梭,显得急切地想要筑巢。 内心有所寄托,它们认为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用泥筑巢的双燕辛勤劳作,日日夜夜未曾停歇。 然而主人喜爱高大的房屋,对它们的存在感到烦恼。 燕子的巢穴屡次被破坏,却依然坚持修复。 为什么不知道避开主人的厌恶呢?何必继续去做徒劳的事情。 哪里没有可以居住的茅草屋,自己完全可以生存下去。 否则燕子的安危会变得更加严重。 我对燕子的愚蠢感到伤心,同时又在尝试理解它们的想法。 勤劳的燕子不愿离去,希望借此打动主人的同情心。 或许有一天主人会因为它们的勤奋而改变看法,让它们获得安宁。 既然燕子的执着如此坚定,那就应该坚守信念,无论世事如何变化。 每年的这个时候,它们都会如约而来,与人亲近得如同孩童。 在房屋的门前双宿双飞,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不像有些只会趋炎附势的家伙,燕子的友情始终如一。 只要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面临生死困境,它们也不会背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来鳦(yì):指候鸟燕子。 2. 趋社期:意指春天来临,燕子北飞的时间。 3. 翩翩:飞翔的样子。 4. 大厦:高大的房屋。 5. 汲汲:急切的样子。 6. 中心有所托:心中有所寄托。 7. 自谓:自认为。 8. 泥两吻疮:用嘴巴衔着泥土筑巢。 9. 旦暮:日夜。 10. 高堂:豪华的房屋。 11. 病尔:厌恶你。 12. 如疣赘:像肿瘤一样令人讨厌。 13. 尔巢:燕子的巢。 14. 肤寸:形容微小的高度。 15. 长梃:棍棒。 16. 胡为:为什么。 17. 不识嫌:不知道避嫌。 18. 又续前功弃:继续之前的筑巢工作。 19. 蓬茅:简陋的住所。 20. 不尔卵而覆:不让燕子安心筑巢孵化小鸟。 21. 其祸愈非细: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22. 伤尔愚:可怜燕子的无知。 23. 窃复探尔志:暗地里探索燕子的想法。 24. 孜孜:辛勤不懈。 25. 欲动主人义:希望感动主人的同情心。 26. 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 27. 怜其勤:同情燕子的勤奋。 28. 庶:可能。 29. 息我类:让我们这一族得以生存。 30. 臣栋:房屋的栋梁。 31. 不挠:不屈服。 32. 出处:出仕与隐退。 33. 安且贵:安定且尊贵的生活。 34. 无报:无以为报。 35. 信无贰:信念坚定。 36. 年年应候来:每年按时回来。 37. 驯狎:熟悉亲热。 38. 为君作嘉致:为主人增添美景。 39. 不学君家客:不像你家门客那样。 40. 去就:去留。 41. 惟势利:只看重权势利益。 42. 微羽:微小的羽毛,指燕子。 43. 一知归:知道回归的地方。 44. 至死不他诣:直到死也不会到其他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来鳦》是北宋名臣韩琦创作的一首借物抒怀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韩琦以燕子的迁徙和筑巢为契机,通过对燕子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守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诗的开篇,韩琦描绘了燕子迁徙、寻巢的场景,它们如同天外来客一般翩翩而至。紧接着,诗人通过“中心有所托,自谓得其地”两句,表现了燕子执着、坚定的信念。接下来,韩琦通过对燕子衔泥筑巢的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它们的勤劳和毅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燕子的巢穴屡次遭到破坏,但它们依然坚持筑巢。这种坚韧的精神让诗人感慨不已。 随后,韩琦表达了对燕子执着精神的担忧,提醒燕子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离开这里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燕子的忠诚与执着,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它们依然选择坚守阵地。在诗人的眼中,这些燕子就如同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辛勤工作的臣子,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会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付出。 在最后的部分,韩琦揭示了燕子的内心世界,它们是如此渴望得到主人的理解和接纳,为了感动主人,它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燕子,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对忠诚、执着精神的赞美,以及对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们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来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仁宗时期(1022年-1063年),正值国家繁荣昌盛的鼎盛阶段。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韩琦刚刚步入政坛,担任右司谏一职。作为一位胸怀壮志的政治家,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此时,北宋王朝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社会风气开放包容。然而,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一时期,韩琦经历了一系列人生际遇,如曾任知州、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后来在地方治理和朝廷决策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还参与了许多文化活动,结识了欧阳修、梅尧臣等文人墨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人生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