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风亭

标题包含
竹风亭
尽鉏菑翳了,华构绕筼筜。 矗矗半簷绿,疎疎六月凉。 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 话到杨州鹤,无非俗肺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文:尽锄菑翳了,华构绕筼筜。矗矗半簷绿,疎疎六月凉。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话到杨州鹤,无非俗肺肠。 译文:已经清理了所有的杂草和遮蔽物,美丽的建筑环绕着翠竹。高耸的屋檐上绿意盎然,稀疏的竹林在六月带来清凉。雪花飘落的声音如玉石般清脆,洁白的竹节上弥漫着霜露的光辉。谈论起扬州的白鹤,无非是凡尘中的俗事与心境。
去完善
释义
1. 竹风亭:诗人所描绘的亭子名称,位于扬州,以竹子为主题,故名“竹风亭”。 2. 鉏(chú):一种古代锄草农具。 3. 菑(zī):田中杂草丛生处。 4. 翳(yì):遮蔽,这里指遮蔽竹林的杂树等。 5. 华构:华丽的建筑。 6. 筼筜(yún dāng):竹子的一种,此处指竹子林。 7. 矗矗(chù):形容竹子高耸直立的样子。 8. 半簷(yán):屋檐的一半,这里指竹子的高度。 9. 疏疏:稀疏的意思,描述竹林间的空隙。 10. 六月凉:指在炎炎夏日,竹林带来清凉的感觉。 11. 雪林:比喻竹叶堆积如雪的场景。 12. 响玉:指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如同玉石撞击般清脆。 13. 粉节:竹笋皮脱落后露出的嫩笋。 14. 零霜:指竹笋皮脱落时如同落霜的景象。 15. 杨州鹤: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秋夕》中的“仙掌月明秋水冷,数声谷羽暮云收。夜深星月伴吹笛,肠断寒蝉空翠洲。旧苑荒台斜径小,纷纷歌舞对楸梧。同君醉卧桃花园,定有鸾箫引至孤。”诗句中,描述的是扬州的情景,与鹤没有直接关系。此处可能是作者通过“杨州鹤”借指自己在竹风亭与友人欢聚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竹风亭》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竹子美景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形态特点以及声音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高雅品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尽鉏菑翳了,华构绕筼筜”,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和周围建筑的豪华。通过尽数铲除周围的杂草和遮蔽之物,使竹子环绕在华丽建筑周围,突出了竹子的高贵气质。 颔联“矗矗半簷绿,疎疎六月凉”,描绘了竹子的外观和带给人的清凉感觉。竹子挺直翠绿的身躯使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一丝凉爽,体现了竹子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 颈联“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描述了竹林的声音和季节变化。雪中的竹林沙沙作响,如同玉般清脆;秋天霜降时,竹叶轻微染霜,凸显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 尾联“话到杨州鹤,无非俗肺肠”,借扬州鹤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竹子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他借竹子表达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流露出高洁的志向。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哲理的内涵,传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展现了竹子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风亭》是宋朝著名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0年至1189年之间,也就是南宋高宗和孝宗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非常活跃。 释居简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是一位高僧,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在诗中表达了个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有客借房宿,不嫌篱下村。开门倚窗立,竹风清到门。"这首《竹风亭》通过描绘客人在简陋的竹风亭中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释居简作为一位禅僧对超脱世俗纷争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