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元宿百丈

标题包含
上元宿百丈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元宵节独自一人住在寒冷的寺庙里,躺着观看火把照亮了薄薄的纱帐。 夜晚渐渐深入,雪山上的猿猴在山顶哭泣,醒来时只看到清澈的月光照耀着梅花。 为什么会如此消瘦呢,可能是春天的原因吧,一颗思乡的心还没有回到家乡。 反而回忆起年轻时快乐的地方,那个繁华的城市充满了软红和香雾。
去完善
释义
1.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者"灯节"。 2. 百丈:山名,位于湖南衡山南岳峰下。 3. 寒岩寺:寺庙名称,坐落在百丈山上。 4. 篝灯:点燃有笼罩的灯火。 5. 薄纱:轻薄的纱布。 6. 夜久:夜深之时。 7. 雪猿:白色的猿猴。 8. 岳顶:山的顶部。 9. 梦回:梦醒。 10. 清月:明亮的月光。 11. 梅花:指梅树的花朵。 12. 十分春瘦:形容春天到来时树木变瘦的景象。 13. 缘何事:因为什么事情。 14. 一掬归心:满怀的思乡之情。 15. 未到家:无法回到家乡。 16. 却忆:回想起来。 17. 少年行乐处:年少时常去的游乐场所。 18. 软红香雾:形容繁华的城市景象。 19. 京华:京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于元宵之夜在百丈山寺独宿,并由此引发的感慨之诗。诗歌以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语言优美,意境深邃。 首联写诗人元宵节独宿于百丈山寺的情景。“上元独宿寒岩寺”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情态:正月十五元宵夜,诗人孤身一人寄居在山间寺庙中。“卧看篝灯映薄纱”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诗人在微薄的灯光下躺着,看着灯火透过轻薄的纱幕映入眼中。这里,“篝灯”意指寺庙中的油灯,而“薄纱”则是诗人睡觉时用以遮蔽风寒之物。 颔联则转入了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体验。“夜久雪猿啼岳顶”描述了夜深人静之时,山中雪猿的啼哭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渲染出冷寂的氛围。“梦回清月在梅花”则通过对梦境的回忆,勾勒出一个清幽的景象:月光洒落在盛开的梅花之上,使得这春夜倍添了几分雅致。 颈联转为抒发诗人的情怀。“十分春瘦缘何事”表面上是诗人对自己的感叹,实际上却是通过春天的消瘦暗喻人生的失意和孤独。“一掬归心未到家”则是表达了他思乡之情,诗人想家的情绪就如同掬起的一捧泉水,无法遏止地流淌出来。 尾联“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则将思绪拉回过去,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京城游乐的美好时光,那时的繁华盛世仿佛如梦幻般萦绕在心头。这一联与前三联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的感情愈发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元宿百丈》是南宋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描绘元宵夜景的古诗。此诗约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 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然而,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诗人以宁静、平和的心境来描述元宵夜的景色。 在此时期,诗人释德洪作为一个出家人,身处乱世之中,他关心国家命运,但对世事保持超脱的心态。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种人生观,既关注现实又追求内心的平静。在他的笔下,元宵之夜的美丽景象成了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也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