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周公帽

标题包含
周公帽
山头戴帽周公雨,岩下生衣傅说霖。 莫道蛮州无此样,可怜老我十分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顶上飘着云雾如同戴上了帽子,周公似乎在为我们祈福下雨;山脚下有岩石如同衣服,傅说好像在庇佑我们免受雨水困扰。不要觉得这片蛮荒之地没有这样的福气,真让人心疼我这个年纪的老者啊!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周公:指周文王之子姬旦,封于鲁地,是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去世后,摄行天子之政,为西周初年的重臣。他推行礼教,制定礼仪,对后世影响很大。 2. 戴帽:这里是指周公头戴的帽子。 3. 雨:这里作动词,指下雨。 4. 岩下生衣傅说霖:指古时的贤人傅说,曾任殷商时期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治理国家,颇有政绩。霖指甘霖、雨露,比喻有德之人的庇护与庇佑。 5. 莫道蛮州无此样:莫道,不要说。蛮州,泛指偏远落后的地区。此样,指上述周公、傅说的圣贤气象。 6. 可怜老我十分心:怜,感慨,表示感慨的心情。老我,诗人自称,谦称自己老迈。十分心,即全心、全力。全句意为即使身处偏远地区,也要全力效仿圣贤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周公帽》是南宋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歌以周公帽和傅说霖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 对比与象征:诗人在首句描绘了“山头戴帽周公雨”的景象,这与第二句“岩下生衣傅说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公帽象征着智慧与德行,而傅说霖则代表平民百姓的庇护者。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两种品质的赞美。 2. 地域与文化:诗人提到“蛮州”,这是对中国南方地区的泛称,暗示着作者当时可能身处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悲哀,反而用“莫道蛮州无此样”表达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 情感抒发:诗的最后一句“可怜老我十分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这里的“十分心”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坚守,尽管年岁已高,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这种情感表达充满了深沉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公帽》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石之手。诗云:“周公至尊日待漏,百官膜拜东隅候。”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也是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皇室的奢侈享乐和朝政腐败,加上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在这样动荡的时期,诗人李石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写下了这首《周公帽》。诗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他是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对西周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石以周公为象征,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在诗中描绘了周公在朝堂上等待朝见时,百官虔诚地跪拜在东边的场景,以此表达了对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的期许。然而,在现实中,唐朝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百官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总的来说,《周公帽》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李石在面对国家和社会危机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他以历史人物周公为榜样,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