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观鱼
戏投餠饵方塘上,无限鱼儿翻翠浪。
向来瓠瑟听遗音,今日梅山识清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池塘边投放戏耍的饼饵,无数鱼儿涌起绿色的浪花。一直以来只听过古老的旋律,今天终于在梅山上欣赏到了清亮的歌唱。
去完善
释义
饼饵:指钓鱼的饵料。
方塘:原意是四方形的池塘,这里指水池。
瓠瑟:指一种古代弹拨乐器,这里形容声音如乐器的演奏般动听。
遗音:原作留下的音乐。
梅山:诗人自喻。
去完善
赏析
《小池观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观鱼画面。诗人以戏投饼饵为线索,展现了鱼儿在池塘中欢快游动的场景。鱼儿在水中翻滚的情景,仿佛使整个池塘都泛起了翠绿的水浪。这样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往昔聆听葫芦琴声的时光,表达了如今在梅山上领略到清新歌唱的喜悦。这首诗歌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界生命之美的赞叹,也寓含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珍惜与怀念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池观鱼》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姜特立的一首描绘夏日池塘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此时,姜特立正经历着他人生的动荡时期。
在政治方面,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掌权,而姜特立作为主战派的成员,备受排挤和打压。他在朝中地位不稳,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被迫离开京城,辗转各地。
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让姜特立更加珍惜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他经常在闲暇时流连于山水之间,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小池观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这首诗中,姜特立通过对夏日池塘中小鱼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以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夏日池塘中的生机盎然。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在困境中的豁达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