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郭公域

标题包含
送郭公域
官冷犹能愿邻好,侧听欢声亦开抱。 朝曦未合败顽冻,来问仙舟已登道。 但见风铃送余韵,慧佐尊前迹如扫。 汾阳远裔今有人,插架万轴谁能贫。 豪气欲吞天下士,舌上古今时复陈。 熙朝未遇将谁尤,芳辰不乐还自嗔。 聚散浮云眼前过,且作闲人静中坐。 画梁燕子急归来,莫放故园春自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尽管官方冷漠仍能与邻居保持良好关系,在侧耳倾听欢声笑语时也敞开心扉。清晨的阳光还未散去寒冷的冰块,却已经登上了通往神仙世界的船只。只见微风中的风铃传来悠扬的余音,智慧如同横扫前的痕迹般存在于尊敬的汾阳后裔面前。如今的汾阳后人已在书架上摆满了万卷诗书,又有谁能感受到他们的贫穷呢?豪情壮志似乎可以吞噬天下的才士,而口中的古今故事时常被提及。在这样的朝代我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去责怪,而我最美好的时光并未快乐反而自己生出了烦恼。眼前的相聚离别就如浮云飘过,暂且做个闲人在宁静中静坐。画梁上的燕子急忙归来,不要让故乡的春天独自老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官冷:指职位较低,官职清闲。 2. 邻好:邻里间的友好关系。 3. 败顽冻:意指严寒融化。 4. 仙舟:此处指官船。 5. 风铃:悬挂在建筑物的檐下或楼阁的风铃。 6. 余韵:声音的延续。 7. 慧佐:人名,不详。 8. 迹如扫:形容行走迅速,足迹不留。 9. 汾阳远裔:指郭公域出身于汾阳郭氏,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10. 万轴:形容藏书丰富。 11. 舌上古今:指谈论历史,引经据典。 12. 熙朝:繁荣昌盛的朝代。 13. 将谁尤:责怪谁。 14. 芳辰:美好的时光。 15. 自嗔:自己生气。 16.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郭公域”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勉励之情。开篇通过描述郭公域的官职虽冷,但仍能保持与邻里的友好关系,表现了他的豁达开朗的性格。接着提到郭公域在清晨时分来到诗人处询问,表现出两人的深厚友谊。之后诗人的注意力转向了郭公域的风貌以及他的才华横溢,同时指出了他的豪气和雄心壮志。诗人认为郭公域的才华与豪情无人能及,他谈及历史,是想让郭公域知道自己的才华并不会因朝代更替而减弱。随后诗人又提到了国家尚未遇到贤才,所以无法责怪郭公域无法施展抱负,表达出对郭公域的惋惜。最后诗人以春天的到来和燕子的归巢,寓意着郭公域应该回到自己的故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整首诗韵律和谐,用词精炼,表达了诗人对郭公域的钦佩和期望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郭公域》是南宋诗人黄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孝宗时期,即公元1163年至1189年之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国侵略和内部矛盾的困扰之中。作为南宋文人,黄裳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郭公域离去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黄裳本人在南宋时期担任过高官,但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辞官回乡。他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了挫折,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特殊时期,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