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少年

标题包含
忆少年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 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9年-1113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晁补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端友为进士出身,曾任扬州司户参军。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当年刘禹锡感叹桃花依旧,而今我的两鬓已斑白,更何况那娇艳的桃花,又怎能抵挡岁月的侵蚀?
去完善
释义
刘郎:用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的典故,暗喻自己年华老去
去完善
赏析
上片以“无穷”“无情”“无根”三组叠词开篇,奠定了全词苍凉的基调。柳树、画舸与行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漂泊者的孤独无助。“南山尚相送”一句情景交融,借自然山水表达离别之情,而“高城人隔”则进一步强化了空间阻隔带来的惆怅。 下片转入追忆,描绘昔日园林的美景,然而笔锋一转,“算重来、尽成陈迹”,将思绪拉回现实,点明物是人非的主题。结尾引用刘禹锡典故,以桃花易谢比喻青春难驻,深化了时间流逝的哀伤。 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作者晁补之正经历着仕途坎坷与人生漂泊。彼时他已步入中年,饱尝宦海沉浮之苦,内心充满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感慨。此次离别,他目睹官道旁连绵的柳树、即将载他远去的画船,触景生情,不禁联想到自己如无根浮萍般漂泊不定的人生境遇。南山依旧伫立相送,而高城却将故人隔绝,更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全词以深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