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冲禅人与翠山出丐求颂

标题包含
冲禅人与翠山出丐求颂
归去家山雪未消,到时雪后翠棱高。 豁然直下断三际,卓尔个中抽一毫。 化钵不妨游幻海,虚舟何惮驾惊涛。 因缘成熟袖双手,莫学吾家败酒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到家乡时,雪还未消融,待到之时已是白雪覆盖下的翠绿山峰。在这里,一切豁然开朗,仿佛能斩断时空的界限,展现出一种卓然于世的气质。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像化缘僧人一样遨游在虚幻的世界里,也可以驾驶着空灵的小舟破浪前行。只有当缘分成熟时,我们才会袖手旁观,不要学习我家中那些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指翠山。 2. 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 3. 卓尔:突兀的样子。 4. 化钵:佛教语,施舍乞食的钵盂。 5. 幻海:指尘世或生死轮回的世界。 6. 虚舟:空船。 7. 惊涛:汹涌的波浪。 8. 因缘: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的条件。 9. 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比喻不过问事情。 10. 吾家:我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正觉所作,描绘了诗人与翠山僧人一起去化缘的情景。首联描绘了他们归去的家山雪景以及到达目的地时的景色。颔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豁然开朗的境界的理解,其中“三际”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而“卓尔个中抽一毫”则意味着在这豁然开朗的境界中抽离出来,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颈联中,诗人用“化钵”和“虚舟”来象征他们游历的过程,即使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能从容面对。尾联则是劝诫大家不要过于执着于物质的追求,应该学会放手,这也是诗人自己的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整首诗以其深厚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冲禅人与翠山出丐求颂》是南宋诗人释正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北宋和南宋)历经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 释正觉作为一位禅宗诗僧,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他的人生际遇颇具戏剧性。他曾经是一名书生,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参禅问道,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哲学视野。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正觉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冲禅人”和“翠山人”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和民间百姓的困苦生活。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