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于潜将游西菩问之路人则云过之已远
人生如落花,随寓皆可喜。但恐兜罗绵,牵连入荆杞。我马今未羁,犹堪作幽事。道逢西菩山,欲问参寥子。举鞭信蹇驴,褰裳渡流水。隐约望三山,展转才十里。吴儿指似侬,但隔一山耳。涂穷殊可笑,兴尽亦复止。吾曹坐天阨,万事无不尔。小者今复然,大者斯已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就像飘落的鲜花,无论在哪里都充满喜悦。但我担心那缠绵的花絮,会被牵扯到荆棘丛中。我的马尚未受到束缚,还能去探索清幽的美景。在途中遇到了西菩山,想要拜访那里的参寥子。举起鞭子,让跛脚的驴子前行,撩起衣裳走过流淌的溪水。远远地望见了三座山,转了又转才走完了十里路。吴地的孩童指着我说,只是隔着一座山而已。走到尽头实在可笑,兴致尽了也就止步了。我们坐在天时地利的地方,所有的事情不都是这样的吗?小事现在也是这样,大事就已经过去了。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道由于潜:途经于潜县。
2. 西菩:即西菩山。
3. 参寥子:隐士名,这里指代不知名的隐士。
4. 吴儿:吴地之人,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人。
5. 天阨:地势险要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旅程的一种独特理解。他以落花的形象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却又以“随寓皆可喜”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然而,生活中的困扰和困难就像兜罗绵那样纠缠不清,使人心烦意乱。尽管如此,诗人仍保持乐观的态度,驾驭自己的马匹继续前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旅途中,他偶然遇见西菩山,心生去拜访参寥子的念头。举鞭驱驴,渡过溪水,展现在眼前的景色是那么美好,让人陶醉。尽管路途曲折遥远,他却感到欣喜和期待。遗憾的是,此行的目的并未达成,因为目的地只在咫尺之外的地方。诗人深感遗憾,却也领悟到生活中的挫折和快乐并存,一切都在不断地轮回和更替。他提醒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应学会顺其自然,用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由于潜将游西菩问之路人则云过之已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可考。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金国南侵的动荡,民不聊生。同时,南宋朝廷在南方建立政权,力图恢复中原故土。诗人周紫芝身处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内心充满忧虑和惆怅。
周紫芝一生并未在朝廷担任要职,而是以地方官的身份为百姓谋福利。他曾多次到于潜县(今浙江省西北部)做官,对当地的山川风物、人文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在金兵南下的战乱中,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也饱受战火的摧残。
在这首诗中,周紫芝描述了自己即将踏上前往西菩的路程,向路人打听路途,却被告知已经走过了很远。这种迷茫与失落,正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隐喻。面对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人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