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的沦陷,中国教育功不可没。我们的教育仍是强调阶层跃迁,出人头地,成为有用之人。(用?工具?)仍是古人赶考功名那种愚昧的意识形态,真的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
- 🌿Loaf Young🍃 美是一件很私人的东西,是虚渺的,它不像课本上的学科知识,是明确的,公认的,都是真实存在的,美学教育与发展是注定无法用现有的条条框框归绑的。我们国家的制度,是崇尚目的的,制度的,所信奉的意识形态也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这也意味着美的艰难。美需要自由与理解,它因主观判断上而存在,与此多少磨合艰难。美的教育只能启发不能塑造,因为美的观感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不是只有教育课堂才能塑造传授的04-05 22:28回复
- 🌿Loaf Young🍃 美的发展不能可规划也不可下定义,我们不能说现在就缺少美,美的定义是没有的,只能通过情绪变化的起伏所判定,美没有少与多,只有薄与厚。泱泱中华文明如此之厚重的文明断不可说中国的美是少的,个人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凝聚为精神,不是文本意义的冠名精神,比如一下子的女排变女足我还挺鄙夷的,而是文化所塑造的底蕴,一种深入价值观念的一股力量。04-05 22:35回复
- 🌿Loaf Young🍃 要达到美的教育,就不可以把美与一切分割,独立门户,美也是一种文化,只有美才可以激发美感,只有精神才能传递精神,个人认为,对于当之中国谈美尚早,因为美需要物质,美栖身于物质(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美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因为精神是美的结晶,已经可以脱离物的存在,独自发挥作用了,而不需要去激发,它自身就是一种原动力)我国现所经历的社会大动荡,时代大变迁过去的时间在历史跨度当中是非常短的,况且变动之剧烈是历史绝无仅有一举(就是一下子从封建到社会主义,并与自身适应发展的如此之好的一举)04-05 22:50回复
- 🌿Loaf Young🍃 我们之所以感觉美的缺少,是因为近来物质条件改善太快,而美本身重新扎好根又总是相对较慢的,当美经历一定时间的积累,触动文化的更深层,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当然,回归句子,教育是阶级跃进的工具,在哪不是这样呢,难道只有中国有吗?西方世界的竞争远比我们想得激烈,我国的情况之所以看起来严重,本身就是以为国家所建立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而西方阶级固化远比我们严重,个人的翻身比我们更加困难也更显无力。国内的教育固化也并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只能改善,人口基数,只有死的规则才能堵住悠悠众口。04-05 22:57回复
- 🌿Loaf Young🍃 朱光潜告诫我们要把美与事实分割一个距离,这就是解决的方法,不要妄想美与存在水乳交融,保持美的独立,那种千篇一律的文章就不必纳入美学的天门,不必以此为忧04-05 23:02回复
- 🌿Loaf Young🍃 美会存在,不用忧患,它一直存在,一刻意识不灭,一刻不消失04-05 23:03回复
- 🌿Loaf Young🍃 不好意思,陷入思考了,话太多了04-05 23:04回复
- 🌿Loaf Young🍃 人文艺术沦陷,首先这所依据之物因为这种想法的产生就已经可以不必把它划归到艺术了,至于现代精神危机,就是精神沉淀跟不上物质发展,我记得有一句话来着,大致意思是艺术是过去黑暗中的几个星光,而现代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成为黑暗未来的几点星光。一切都是未知,如何适应,如何发展,真的没有定局,美不是科学没有规律没有定理。04-05 23: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