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叫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污染。

热门评论
  • 徐宇青 好一个保护自己免受别人的中伤和污染,这是想小隐隐于世。那注定成不了大隐,不过也是,大隐的“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有怎是小隐能忍受的。不过还好,毕竟说的是年轻时,渐入佳境啊,可到底是小隐成了大隐,还是变成了不孤独的世人?
    07-01 17:05
    回复
  • 奇妙味觉 是啊 这也算是很好的一个解决方法了
    07-01 17:05
    回复
  • 我就是幸运的如意呀 看了余华的《活着》,现在能区分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看法,活着是自己的感受,无关任何人的看法。有时候妄想会让自己很焦虑,那么就要有意识得提醒自己。现在还是喜欢独处,不喜欢嘈杂的人、人群。
    07-01 17:05
    回复
  • Frankie_tang 心理学的角度是不是叫“社交恐惧症”?我就是无法适应群体生活,同时面对2个人以上就会手足无措,所以我选择了做网络工作,不用与别人面对面,因为我努力了几十年,还是没有用。放弃了
    07-01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