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波斯少年》
共收录15条的句子
简介: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Mary Renault,中文译名玛丽・瑞瑙特,玛丽・雷诺,出生于Dacre Lodge, 49 Plashet Road, Forest Gate, Essex, (现在的伦敦),瑞瑙特曾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休学院,接着进入了一所女校,并在1928年获得了大学英语学位。 1933年,她开始在牛津进行护士培训。在训练过程中,她遇到了朱莉・穆拉德,一个在这之后与她浪漫相守一生的护士同学。 她在开始写作之前是一个护士,在波士顿的winford emergency医院照顾敦刻尔克的撤退者,接着又在Radcliffe Infirmary的脑外科区工作,直到1945年。1939年,她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爱的意义》(Purposes of Love),这本书发生在她的同时代――就像她其它早期小说,被小说家琳达・普劳德(linda proud)评论是“柏拉图恋爱和医院罗曼史的奇怪组合”。她1943年的小说《友好的年轻女士》(The Friendly Young Ladies),关于一个作家和一个护士的女同性爱情故事,灵感似乎来源于她自己和穆拉德小姐的情史。 1948年,她的小说《回到夜晚》(Return to Night )赢得了价值150,000美元的MGM prize,她和穆拉德移居到南非,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在那里,据普劳德说,她们找到了一个同性恋群体,他们都是因为不堪不列颠对于同性恋的残暴对待而逃到相对自由的德班(Durban,南非(阿扎尼亚)东部港市)的侨民。玛丽和朱莉发现她们在那里可以安心地建立起她们的家而不受他人的冷嘲热讽。 在南非她才真正第一次直截了当地写起了同性爱――她的最后一本同时代小说,《御者》(The Charioteer (1953))中,写到了两个在二战期间坠入爱河的男同性恋军人,接着她的第一本历史小说,《残酒》(The Last of the Wine (1956),又译《最后的醇酒》),写到了两个年轻的雅典人,他们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并参加了对抗斯巴达的战争。这两本书的主角都是男性,并且她之后的作品也都写进了同性恋的题材;她对于男性之间的爱情的态度为她赢得了大批同性恋读者。这也导致了谣言说瑞瑙特其实是个以女性的化名写书的男同性恋者。瑞瑙特觉得这些谣言很好笑,但依然尽量地避免了她自己被贴上“男同性恋作家”的标签。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