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共收录3条的句子
简介: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凭《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的“王中王”天才作家鲁西迪(又译拉什迪)代表作。《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 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最佳书单! 一个逃亡者,带着耶稣、马丁?路德、但丁、摩尔人末世苏丹、“红色城堡”阿尔罕布拉宫、瓦斯科?达?伽马,还有列宁、尼赫鲁、印度香料巨商家族,以及被称为“美利坚”与“莫斯科”的母亲奥罗拉与情人乌玛,等等神秘信息站在垂死的门前,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家族史诗故事…… 这个逃亡者,绰号“摩尔人”。当他出现在小说开始那一幕时,36岁,可是他的身体和内心却已经是历经世事沧桑的72岁了(他背负着一个恶毒的诅咒,生长速度是常人的两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谈到这个小说人物时说:“他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座城市,或许整个国家,是一张被反复擦净重写的羊皮纸……隐形的现实如幽灵般在有形的虚构之下运行,颠覆了表层的所有意义。” 叩问:“我们如何能接触到底层已经迷失的母亲的全部的、感官的真相?我们如何能过货真价实的生活?我们如何能避免变得畸形?”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萨尔曼・鲁西迪(Sir Salman Rushdie )爵士,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中文名又译为萨尔曼・拉什迪,十四岁移居英国读书。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萨尔曼・鲁西迪爵士,印度裔英国作家,因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引起极大争议。 萨尔曼本人从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视为伊斯兰教的“逆子”。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 14岁时,他被送到英国的格拉比学校读书。1964年他的父亲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 那时候正值印巴战争,鲁西迪继续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求学,攻读历史。 复杂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注定了他对“历史”、“政治”、“流亡”、“移民”、“混杂”、“文化翻译”、“边缘写作”等问题的热切关注。 1981年,文学天赋不同凡响的他凭借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坛最高奖项“布克奖”,却因作品触怒了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当局禁止在国内发行。此后,其小说《羞耻》又因中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以及著名的布托家族,而导致该书不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诽谤罪。 1988年,鲁西迪的小说《撒旦诗篇》(英文版)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于作者本人也是毁誉参半。故事源于一个传说,撒旦在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中加入自己的诗文。当天使透露有些经文有问题时,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删除了那些有问题的经文。小说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萨拉丁两人从一场空难事故中奇迹般幸存,并且获得了神圣和邪恶的力量。 作品描写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穿插了对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内容。伊斯兰教基要主义者领袖抨击它为渎神之作。 1989年2月14日,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阿亚图拉.鲁霍拉赫.霍梅尼宣布判处鲁西迪死刑,并号召教徒对其采取暗杀行动。 3月3日,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发表讲话,对《撒旦诗篇》伤害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表示理解,并要求伊朗撤销对鲁西迪生命的威胁。 3月7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与英断交。后鲁西迪向穆斯林世界公开表示道歉。鲁西迪潜藏多年,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 1998年,伊朗政府宣布不会支持对他的死刑判决后,鲁西迪重新获得自由。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