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蝴蝶君》
共收录5条的句子
作者:黄哲伦
简介:《蝴蝶君》是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所写的话剧剧本,该作以冷战背景下一位法国外交官与一位中国京剧旦角演员之间敷演的一出间谍迷案为“本事”,以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作为颠覆的原型创作而成,着力探索的是民族与种族、东方与西方、性别与政治、身份与认同,乃至殖民与后殖民等等重大文化命题。 《蝴蝶君》可以说兼具了学院与民间、精英与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关注热点。 黄哲伦塑造了一个用西方传统思维和观念看待东方的主人公,法国外交官瑞内·伽里玛,正像《蝴蝶夫人》中的来到日本的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一样,当他来到中国后遇见并喜欢上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京剧演员宋丽玲时,他以为宋丽玲就是他的蝴蝶夫人,并且会像那位痴情于平克顿的日本艺妓秋秋桑那样倾倒于自己,并且会因为失去自己的爱而自杀。这当然是个错觉,实际上,真正的事实是他反过来被宋丽玲控制了。而他一直身陷自己――同时也是西方人所建构的对东方的单向的想象中,直到局终,真相大白,他才明白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但却为时已晚。 黄哲伦很好地运用了戏剧误会的方法,使得观众在最终有一种谜底昭然若揭的快感。宋丽玲的男身女扮在戏的前部分已有表露,但男主角伽里玛却陷在这种身份的隐瞒中,他尊重东方女性,但并不了解,只能通由《蝴蝶夫人》这样的艺术方式来误读东方女性的脆弱和她们看似矜持的外表,在恋爱的过程中使自己化身为剧中男主角,他的行为看似在怜悯对方,代替剧中人来抚慰对方的伤痛,实际上却迷失自我,深陷这种误读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关于此剧本涉及的性的层面,实际上放大了西方社会的愚昧无知,它的尖锐在于表现这种对待两性问题的东西方的态度,的确,它也包含了时代性、政治性,然而“性”是它无可避免的一个手段。直至最后宋丽玲在伽里玛面前赤裸相向,使得此前一直深埋观众心底的那层误会(人物不知,观众知)赫然拨开,抵达最高潮的部分。 由《蝴蝶君》这一书名,不难看出,黄哲伦是要写出一部“伟大的《蝴蝶夫人》似的悲剧来”,或者说,他是要解构蝴蝶夫人这一对东方女于的刻板印象,颠倒《蝴蝶夫人》一剧中所隐含的东西方的权力关系和性别关系。 众所周知,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失败的异族婚姻关系的故事。黄哲伦写出了一部男女关系、东西方关系以及殉情方式都颠倒过来的《蝴蝶君》,不仅解构了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女子作为蝴蝶夫人的刻板印象,而且也颠倒了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成为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他者的声音,对原有的东西方关系中潜在运作的文化与权力关系进行了一次惊人的倒置,倒置原有的角色关系:无怨无悔的东方女子和残忍薄情的西方男子,黄哲伦试图打破西方白人男子脑海中关于东方女子等同于蝴蝶夫人的刻板印象。 《蝴蝶君》一剧曾被视为是一部反美戏剧,但是黄哲伦在该剧中并不是要宣扬东风压倒西风的政治观点,而是希望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东西双方都能反省自我,丰富自我,彼此坦诚相待。“切穿层层的文化和性别的错误感受”,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由对立、对抗转为对话和交流,这就是黄哲伦在《蝴蝶君》一剧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 )1957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中国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来自菲律宾的福建人。家庭环境优越,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独到兴趣和天赋的他,没有遵循父亲的意愿,成为一名律师,而是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1979年,黄哲伦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创作完成了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剧本《新移民》获得1981年的奥比奖。之后,他又进入耶鲁大学攻读戏剧专业,在此期间,创作了后来与《新移民》并称为“美华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舞蹈与铁路》和《家庭挚爱》。这三部作品都是以中国移民为写作对象,展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中华裔移民的生存和心理状态。然而,真正令他名声鹊起的是1986年完成的《蝴蝶君》。 1988年2月,《蝴蝶君》第一次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剧院首演,3月又在百老汇公演,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不仅赢得了当年美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托尼奖,还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从此奠定了黄哲伦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1993年,由他亲自改编,著名导演大卫・克罗尼伯格执导的同名电影《蝴蝶君》问世,进一步加深了这部作品在观众中的知名度。 《蝴蝶君》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束缚》 ,《金童》 ,《花鼓歌》相继问世,作品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美国华裔的特殊经历展开。 1996年,黄哲伦以自己的家庭故事《富不过三代》为素材创作了《金童》。该剧经过近两年的修改之后,于1998年在百老汇公演,再次获得广泛赞誉,喜获“奥比奖”以及“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等三项提名。 2002年,黄哲伦为新版音乐剧《花鼓歌》撰写剧本。该剧使黄哲伦再次蜚声剧坛,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剧本奖”提名,再创华裔作家三次提名“托尼奖”的最佳记录。 2007年5月,黄哲伦的喜剧作品《黄面孔》在洛杉矶市音乐中心隆重上演。在本剧中,黄哲伦以第一人称反讽的方式,把近20年来发生在美国戏剧界与政坛中,与亚裔“黄面孔”有关的事件娓娓道来,不仅对美国主流社会长久以来对亚裔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嘲讽,同时也对亚裔跳脱不出族裔藩篱的心态与内在原因进行深刻的审视与反省。该剧一经推出,引起剧评界与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并深受观众的喜爱。该剧使黄哲伦第三次荣获“奥比奖”与“普利策戏剧奖”提名,并为他迎来又一轮创作高峰。 2008年,黄哲伦筹备将己故传奇人物李小龙的生平加以改编,撰写一部名为《李小龙:西游记》的音乐剧。该剧将透过歌唱、舞蹈及武术动作,再现李小龙的英勇正义以及他对打破西方人对于东方人的固有偏见所起到的作用,使观众更多地了解这位一代中国巨星。 2013年,由黄哲伦创作的《中式英语》在百老汇上演,这是百老汇历史上第一部中英文双语舞台剧。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