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79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父亲的引导下,曹植逐渐展露出非凡的文学才能。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人们喜爱。
曹植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曹操在世时,曾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后来,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魏王,即后来的魏文帝。曹植被封为陈王,但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受到了曹丕的猜忌和打压。
曹植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诗赋文章在当时广为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文选》等古代文学选集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曹植晚年生活较为困苦,但他仍然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于公元232年去世,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