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潜(1196年-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吴潜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为南宋名臣吴柔胜。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公元1218年,吴潜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地方任职期间,吴潜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政,深受百姓爱戴。他曾担任江西提举常平使,整顿茶盐专卖制度,减轻民众负担;后又任湖南安抚使,治理洞庭湖,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北方领土纳入南宋版图。吴潜被任命为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兼知鄂州,负责新收复地区的治理工作。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巩固边防,为新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1243年,吴潜入朝担任参知政事,成为朝廷重臣。他在任内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并建议皇帝亲贤远佞,选拔贤能,整顿朝纲。然而,由于权臣贾似道的排挤,吴潜逐渐失势,最终被贬谪至循州(今广东惠州)。
在流放期间,吴潜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多次上疏陈情,呼吁皇帝励精图治,挽救国家危亡。然而,他的忠言并未得到采纳,南宋最终在公元1279年灭亡。
吴潜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词著称。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词作则以其豪放悲壮的风格,展现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词坛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