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谣 造海船
造海船,海旁朴斲雷殷山。
大船辟舰容万斛,小船飞鹘何翩翩。
传闻潞县燕京北,木柹翻空浪头白。
近年升作北通州,谓是背吭宜控扼。
坐令斩木千山童,民间十室八九空。
老者驾车辇输去,壮者腰斧从鸠工。
自期鼓檝沧溟隘,他时取道胶西寨。
樯愿相风风北来,飞航信宿趋吴会。
谁为此计狂且愚,南北土性天渊殊。
北人鞍马是长技,南人涛濑如坦涂。
果尔疑非万全策,驱民忍作鱼龙食。
任渠转海入江来,自有周郎当赤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打造航海船只,海边的木头砍削声如同雷鸣般响彻山间。
巨大的船只可容纳上万斛货物,小船轻快地穿梭如鹘鸟。
听说潞县和燕京北部,木料的生产使得海浪卷起白色浪花。
近几年,潞县成了北通州,被认为是控制要害的地方。
结果导致许多青壮年被迫离开家园,十家有九家变得空虚。
老年人不得不赶着车运送木材,年轻人也只好跟随工匠拿起了斧头。
他们期待乘船划过狭窄的水域,有朝一日能沿着胶西古栈道前进。
船舶顺风前行,连夜赶往江南水乡。
谁想出这个计划的如此荒谬?北方人和南方人在天性上有极大的差别。
北方人的专长是骑马射箭,而南方人擅长航行。
如果真的按照计划实施,恐怕并非万全之策,岂不是把百姓当作鱼虾来吃吗?
任由他们来到海边,自有像周郎那样的勇士镇守长江。
去完善
释义
1.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指代整个国家。
2. 民谣:民间流传的歌曲或歌谣。
3. 周麟之:元朝时期的一位文人,生平事迹不详。
4. 海船:用于海上运输的船只。
5. 朴斲雷殷山:形容造船时的巨大声音。
6. 大船辟舰:大型船只中的旗舰。
7. 万斛:容量单位,此处形容船只的装载量非常大。
8. 小船飞鹘:比喻小型船只的速度快。
9. 潞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一带。
10. 燕京北:古代的北京一带。
11. 木柹:木材制成的船舶。
12. 翻空:在空中翻转。
13. 北通州: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
14. 背吭:后背,这里指控制要害之地。
15. 斩木千山童:形容砍伐树木的程度严重。
16. 老者:年老的男子。
17. 壮者:年轻的男子。
18. 腰斧:腰间佩戴斧头。
19. 鸠工:聚集工匠。
20. 鼓檝:划船的意思。
21. 沧溟:大海。
22. 隘:险要的地方。
23. 他时:以后。
24. 取道:选择道路。
25. 胶西寨: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胶州市一带。
26. 樯愿相风:希望船帆随着风向调整。
27. 信宿:住宿。
28. 趋吴会:前往江苏和浙江一带。
29. 狂且愚:疯狂又愚蠢的行为。
30. 天渊殊:天地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31. 鞍马:骑马。
32. 涛濑:波涛汹涌的大海。
33. 坦涂:平坦的道路。
34. 果尔:如果这样。
35. 疑非:疑惑是否正确。
36. 万全策:万无一失的策略。
37. 驱民:驱使民众。
38. 忍作:忍受。
39. 鱼龙食:被鱼吃掉,这里指陷入困境。
40. 任渠:任由对方。
41. 转海入江来:顺着海流进入长江下游地区。
42. 周郎:东汉末年名将周瑜。
43. 当赤壁:在赤壁一带抵抗敌人。
去完善
赏析
《中原民谣·造海船》是清代周麟之创作的一首歌谣体诗。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造船盛况,同时也揭示了统治者的愚蠢政策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开篇四句描述了海边造船的繁忙景象:“造海船,海旁朴斲雷殷山。大船辟舰容万斛,小船飞鹘何翩翩。”诗人以雷殷山的巨大声响和飞鹘般的小船形象地展现了造船场面的壮观。
接着六句讲述了潞县燕京等地的木材短缺问题,以及通州作为咽喉要地的战略地位。这里提到了许多地名,如“潞县”、“燕京”、“北通州”等,它们都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城市。
接下来的四句则描绘了造船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和物资损失:“坐令斩木千山童,民间十室八九空。老者驾车辇输去,壮者腰斧从鸠工。”诗人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造船工程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以及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
紧接着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造船工程的期待与担忧:“自期鼓檝沧溟隘,他时取道胶西寨。樯愿相风风北来,飞航信宿趋吴会。”虽然诗人期望造船能够带来繁荣,但他也担忧这项工程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然后的四句揭示了造船工程的荒谬之处:“谁为此计狂且愚,南北土性天渊殊。北人鞍马是长技,南人涛濑如坦涂。”诗人认为统治者的这项政策是愚蠢的,因为南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民习性的差异使得造船工程难以取得成功。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谴责:“果尔疑非万全策,驱民忍作鱼龙食。任渠转海入江来,自有周郎当赤壁。”诗人认为这项政策不仅无法造福百姓,反而会导致民众的苦难,而统治者却对此视而不见。
整首诗通过对造船工程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表达了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于民众苦难的关切和对统治者的批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原民谣·造海船》是一首描绘古人造船场景的诗歌,创作于明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海船制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首诗的作者是周麟之,他在明朝时期生活,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学士等官职。在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事件传遍四海,海船制造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周麟之作为一名文人官员,对这一盛事深感震撼,因此写下了这首赞美造船工匠技艺的诗篇。
《中原民谣·造海船》不仅展现了明朝时期造船技术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重视海洋事业的情景。在我国古代,海船制造业对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拓展了国家的国际交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