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邵公济校书守果州分韵得歌字

标题包含
送邵公济校书守果州分韵得歌字
人物妙伊洛,衣冠肩上摩。 君门世所高,家学承丘轲。 斯文晚付君,自信保不磨。 平生眼中书,五车未为多。 一字不借力,虚名空作魔。 我数奉谈麈,老顽君弗诃。 持酒欲挽君,酒尽如君何。 百丈溯巴峡,修途接岷峨。 新句探古锦,好风散沉疴。 先君果山政,惠爱如春和。 向来窥一斑,再至鬓已皤。 会寻竹马盟,为续襦袴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有个名叫妙伊洛的人,他衣着整齐,气质高雅。他的家族地位显赫,家族的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伟大的孔子和孟轲。这位优雅的知识分子经过了很长时间才被世人认识,但他一直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他学识渊博,虽然读过的书籍不足以车载斗量,但他仍然努力汲取知识。他从未依靠过任何人的帮助,因为他只追求真实的成就,而不是虚无的名声。 在我与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一起谈论文学与艺术,他总是谦逊有礼,永不厌倦。我曾拿着酒杯试图挽留他,但当他喝完后,我还是无法将他留下。他有远大的理想,像巴峡的激流那样勇敢向前,探索未知的世界。他的诗词就像挖掘古老宝藏一样珍贵,他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驱散了过去的沉闷。 他的父亲曾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为民众带来了春天的温暖与阳光。我在初次见到妙伊洛时,只看到了他的冰山一角,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童年的伙伴,共同为我们的童年回忆谱写一曲赞歌。
去完善
释义
1. 伊洛:指洛阳,是东汉文化重镇,借指学问之渊博。 2. 丘轲: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和孟轲,意谓家中世代儒雅,家风优良。 3. 眼中书:视若珍宝的书。五车未为多:虽读万卷书,仍不自满。 4. 一字不借力:表示严谨治学,无人可左右其成就。 5. 奉谈麈:陪对方聊天。 6. 老顽:年龄较大但并不固执的人。 7. 百丈溯巴峡:此行经过艰难险恶之地。 8. 修途接岷峨:艰苦的路程仍在延续,尚需跋涉。 9. 新句探古锦:期许你在果州挖掘出历史文化瑰宝。 10. 好风散沉疴:期待你的到来能使当地的社会风气得到改善。 11. 果山政:在果州从政的政绩。 12. 先君:指作者的父亲。 13. 竹马盟:幼年时期的约定。 14. 襦袴歌:关注百姓生活的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邵公济的交情,表达了对其学问和人品的赞美,同时祝愿他在新的任地上取得成绩。诗句中以“伊洛”、“丘轲”等古代著名人物形象地描绘出邵公济的高贵气质和文化底蕴,以及对朋友的诚挚情谊。在“一字不借力,虚名空作魔”两句中,作者警示世人要珍视真实的学问,避免徒有虚名。而在结尾处,作者又以亲切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期待在未来相聚时能够共同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邵公济校书守果州分韵得歌字》是南宋著名诗人张扩在公元1180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金国与南宋的对峙局面仍然紧张,但文坛的繁荣景象并未受到影响,尤其以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诗人群体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非常活跃。 作为朝廷官员的张扩,此时受到朝政矛盾的影响,身处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然而他对友情和诗歌的热爱并未减少,通过与友人邵公济的离别诗来抒发心中感慨。由于无法直接描述现实困境,张扩便用委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借助古人“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理念,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理诉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