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超僧鉴

标题包含
送超僧鉴
桶底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 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大师。他出生于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年轻时曾跟随舅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临济宗杨岐派传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当束缚的枷锁彻底解开,世界变得豁然开朗; 生命之根断裂,心灵如碧潭般清澈宁静。 把那如红炉白雪般的美好瞬间,化为照亮人间夜行的灯火。
去完善
释义
1. 桶底脱:这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从过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大的视野和空间。在这里,“桶底”代表束缚人的旧观念或局限,“脱”表示摆脱这种束缚。 2. 命根断处:这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表示放弃世俗的执着,达到心灵清静的境界。“命根”可以理解为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眷恋,“断处”则是说摒弃这些执着之后的状态。 3. 红炉雪:指红炉中的白雪,形容洁净无暇的事物。在这里,“红炉”是指禅定的境界,“雪”则表示纯洁无瑕的精神修养。 4. 碧潭清:形容清澈的水潭,在这里比喻心境的清净与明澈。“碧潭”是描述水色的词语,“清”表示纯净无尘的心境。 5. 人间照夜灯:照亮黑暗的夜晚,给人带来光明。这里用来比喻禅者的精神指引,帮助他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桶底脱落和生命根源断绝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禅宗顿悟的境地。作者用“大地阔”与“碧潭清”来形容这种顿悟所带来的豁然开朗与澄澈明净的心境。接下来的“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光明磊落的期许,希望人们都能像红炉中的雪那样,在黑暗中找到方向,照亮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超僧鉴》是宋代著名僧人释宗杲所作。释宗杲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是一位知名的禅宗大师,他的诗作以简洁、深沉而著称,展现出深厚的禅学修养和哲理思考。 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南宋正处于乱世之中,中原地区的金国入侵,导致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宗杲作为一位出家人,他关注社会民生,通过对禅宗哲学的阐释来引导人们面对苦难并寻求内心的平静。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反映了当时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诗人借用送别友人的契机,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感悟以及对世态无常的深切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人生哲理融入字里行间,表达了在苦难面前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因此,这首诗既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又具有浓烈的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