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水陆寺
萧寺廊庑阔,无人独自行。
吴侬非好僻,楚客为谁清。
花落凭风扫,灯残借月明。
江湖有烟浪,且此寄余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寺庙走廊宽阔无比,却没有一个人独自行走。我不是喜欢清静的人,但不知为何在此孤独清净之地。花瓣飘落随风扫去,灯火将尽借助月光照亮。在这江河湖海中涌动着浪花,暂且将我的余生寄托于此吧。
去完善
释义
《宿水陆寺》是一首描绘寺庙夜景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萧寺:佛教寺庙的别称。
2. 廊庑:指寺庙的走廊和侧房。
3. 吴侬:指江苏一带的人,这里泛指江南人。
4. 好僻:喜爱孤独。
5. 楚客:古代楚地的旅客,这里作者自指。
6. 扫:清扫。
7. 灯残:灯火将尽。
8. 借月:借助月光。
9. 江湖:江河湖泊,这里指漂泊江湖的生活。
10. 烟浪:烟雾弥漫的水面。
11. 寄余生:度过余生。
去完善
赏析
《宿水陆寺》是一首抒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奈的诗篇。开篇两句描绘了水陆寺的空旷寂寥,“萧寺廊庑阔,无人独自行”,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第三、四句则通过“吴侬非好僻,楚客为谁清”,说明了诗人并非真的喜好偏僻之地,而是因为世事难料,才选择了在此地清净。接下来的诗句,如“花落凭风扫,灯残借月明”,表达了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感慨。最后的“江湖有烟浪,且此寄余生”,则暗示出诗人在面对人生曲折时,渴望远离世俗纷扰,归隐江湖的心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奈,展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水陆寺》是宋代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2世纪左右,也就是宋金对峙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华岳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上疏谏议,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却因触怒权贵而遭到贬谪。后来,他投身军旅,希望以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但在战争中屡遭挫折,报国无门。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中表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世事的忧虑。
与此同时,宋金时期的社会矛盾也极为尖锐。在金人的侵略下,宋朝疆土破碎,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岳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