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关都官西湖孤山四照阁图
三贤堂趣远,四照阁诗传。
高节无人继,孤山只俨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位贤士汇聚一堂,趣味相投,相互分享;四方之光照耀亭阁,诗歌相传,璀璨光芒。然而高尚的品质却无人能传承,孤独的山峰也只能静静屹立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三贤堂: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这里指白居易、苏东坡、佛印三位文人在西湖边上的聚会处;
2. 趣远: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乐趣;
3. 四照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的亭阁,相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
4. 高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5.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岛,因林逋曾在此隐居而闻名;
6. 俨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关都官西湖孤山四照阁图》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在看了描绘西湖孤山四照阁的画作后所作的诗歌。
首句“三贤堂趣远”,描述的是画作中的三贤堂场景。这里的“趣远”传达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高雅的情趣。第二句“四照阁诗传”则是对画中四照阁的描绘,意味着诗歌传达了画中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高节无人继,孤山只俨然”,则是诗人对画面意境的思考与感慨。“高节无人继”揭示了画面的孤独氛围,无人传承的高尚品质。而“孤山只俨然”则表达了孤山在画面中岿然不动的姿态。整体来看,这两句暗示了画面的宁静和高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关都官西湖孤山四照阁图》是南宋诗人袁说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即南宋中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袁说友正处于人生的壮年时期。他自幼聪颖,才华横溢,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获得优异成绩。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南宋中期,西湖一带已经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和画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当时的杭州城繁华热闹,经济文化繁荣,而西湖孤山则是文人墨客们诗酒唱和、切磋技艺的场所。袁说友在此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游览名胜古迹,欣赏湖光山色,探讨文学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袁说友创作了这首描绘西湖孤山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