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府斋秋日

标题包含
府斋秋日
卷帷收扇暮凉初,秋意盈襟小疾除。 池面宿烟荷盖老,阶唇漏日竹阴疏。 虚舟触物真无意,高枕论才似有余。 学道知非堪自哂,眼昏方读贝多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展开帘幕,合上扇子,傍晚的凉意袭来,身上的小病也渐渐痊愈了。池塘上的荷花已经衰老,荷叶上的露珠也逐渐散去。台阶旁的竹子下,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面,显得稀疏有致。一叶孤舟轻轻触碰水面,好像真的没有别的意图;闲适地躺着,谈论才华似乎还有许多余地。学习道理知道自己的错误,不禁暗自嘲笑自己,因为视力模糊,现在才开始阅读《贝多经》。
去完善
释义
1. 府斋:古代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2. 宋庠:字公序,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3. 卷帷收扇:卷起帷幕,收起扇子,表示进入了凉快的季节。 4. 小疾除:指轻微的病痛逐渐消失。 5. 宿烟:隔夜的烟雾,形容清晨雾气蒙蒙的景象。 6. 荷盖老:荷叶在秋天显得衰老。 7. 漏日:透过阳光。 8. 竹阴疏:竹子的阴影稀疏,表示阳光充足。 9. 虚舟触物:比喻在航行中不与其他事物发生碰撞,保持自然和谐的状态。 10. 高枕论才:指自己在睡梦中也能谈论才华横溢的人和事。 11. 学道知非:通过学习道理解悟到自己的不足。 12. 贝多书:佛教经典之一,又称《金刚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在府斋秋日时所作,描绘了秋天的景致和诗人的心境。从“卷帷收扇暮凉初,秋意盈襟小疾除”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秋天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池面宿烟荷盖老,阶唇漏日竹阴疏”则是对秋天景致的细致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虚舟触物真无意,高枕论才似有余”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学道知非堪自哂,眼昏方读贝多书”则表现了诗人自知年事已高,视力模糊,但依旧坚持学习的决心。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且情感深沉的诗篇,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府斋秋日》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6年,正值北宋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和平的时期。 宋庠在这一年间,遭遇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从地方官员被选拔为京官,成为了皇帝的近臣。这一人生的飞跃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学才俊和上层社会人士,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北宋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文学艺术的繁荣,使得很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出来。宋庠的这首《府斋秋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