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义熙鼎向寄奴轻,归去来兮绝宦情。
特笔谁书晋处士,千年心事一朝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晋代义熙年间的故事轻轻落下,寄奴的传说渐渐远去,归隐的心情愈发强烈。谁能用特别的方式记录下这位晋代的处士?千年的心事在一朝之间被揭示出来。
去完善
释义
《陶渊明》:该诗是南宋诗人王柏所创作的咏史诗,用以赞颂陶渊明的节操和品德。
1. 义熙鼎向寄奴轻:这句用典“寄奴”指的是东晋将领刘裕的乳名,他曾率军攻灭南燕、西蜀等国,最终代晋自立,建立了宋朝。这里表明陶渊明明知刘裕将会建立新的王朝,但仍不愿为权臣司马道子效命。
2. 归去来兮绝宦情:这句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出陶渊明决然放弃官场生活,选择回乡务农,隐逸山水之间。
3. 特笔谁书晋处士:意为陶渊明在历史上享有盛誉,他那独特的笔墨,记录了一个晋代隐士的生活与情怀。
4. 千年心事一朝明:指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跨越时空,传达了千年的心声和哲理,让人们认识到陶公的卓越品质和崇高精神。
去完善
赏析
王柏的这首《陶渊明》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为主线,通过对比义熙鼎(即东晋政权)和寄奴(即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政治形势,揭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心志。诗人赞美陶渊明身为处士,却能以独特的笔触描绘出千年间世人的心事,使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领悟到永恒的真理。这首诗在咏史诗中别树一帜,以历史人物为镜,折射出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世俗之人皆追求名利地位。然在此时期,却有一位才子,名为陶渊明。他为人清正高洁,有德有才,但壮志难酬。他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社会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了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失望。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但因生活困苦而多次辞官归隐。他的一生虽然清贫,但却过得踏实而幸福。在他的诗篇里,随处可见其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深感慨。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东晋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陶渊明的时代,士族政治日渐腐朽,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虽身处其中,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名利所动,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正如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样,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其实正是他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