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水远山长何处去

标题包含
临江仙·水远山长何处去
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损沈休文。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一江风月黯离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奶奶的兄啊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连绵群山蜿蜒,我将去往何方?孤独的行路人如同一片孤云。我像瘦弱的沈休文一样疲惫不堪。真不忍心把明镜般的秋水与你轻易分离。请问梨花枝头上的雨滴,是为谁在杯中轻轻弹奏?那一江风月的美好却黯然失色。平静的水面催促着短小的船桨,我在黄昏时分静静站立送别。
奶奶的兄啊
去完善
释义
1. 水远山长:指距离遥远,旅程漫长。 2. 欲行人似孤云:形容行路之人孤独无依,如同飘浮的云朵。 3. 十分瘦损沈休文:引用南朝诗人沈约消瘦的典故,这里借指自己心情沉重,身体虚弱。 4. 秋水镜:比喻明亮的镜子,这里指清澈的江水。 5. 梨花枝上雨:指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 6. 清尊:酒樽,这里指代酒。 7. 一江风月:形容美好的江景夜色。 8. 黯离魂: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9. 平波催短棹:平静的水面催促着快些划船靠岸。 10. 小立:稍稍站立。
奶奶的兄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水远山长何处去”起句,表达了行者如孤云般的漂泊不定。以“十分瘦损沈休文”描绘了行者的憔悴容颜,用“秋水镜”象征思乡之情。下阕以“梨花枝上雨”描绘离别场景,借“一江风月黯离魂”抒发了离别的愁绪。最后两句“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则勾勒出一幅静谧的送别图景。整首词婉约深沉,情感真挚,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奶奶的兄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水远山长何处去》是南宋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光宗至宋宁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前后)。此时,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周紫芝仍然怀念故国,对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感到不满。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江山破碎、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对恢复中原的热切期望。 在这个时期,周紫芝本人也经历了一系列人生际遇。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此后便以教书为生。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坚守文人志士的气节,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宣扬儒家思想。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使得南宋朝廷被迫采取保守的政策,以求自保。然而,这种政策并未使国家富强,反而使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周紫芝在词中抒发了对这个时代的愤懑和无奈,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
奶奶的兄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