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饮福用《禧安》。
八音克谐,降神出祇。
风马云车,陟降在兹。
锡我纯嘏,我应受之。
一人有庆,燕及群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音乐和谐,降神于此。
驾驭风云,遨游天地。
赐我福祉,我心欣然。
皇帝万寿,百姓共享。
去完善
释义
1. 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绍兴二十八年即公元1158年。
2. 祀圜丘:祭天于圜丘的意思。祀,祭祀;圜丘,古代祭天的场所。
3. 饮福:祈求福禄。饮,汲取;福,福气、福祉。
4. 《禧安》:乐曲名,用于祭祀时演奏。
5. 八音:古代对音乐的分类,包括金、石、丝、竹、土、革、木。此处代指各种音乐。
6. 克谐:和谐。克,能够;谐,和谐。
7. 降神:招引神灵降临。
8. 出祇:出现神明。祇,地神。
9. 风马:驾驭风马的车辆,形容神仙的车驾。
10. 陟降:上下升降,这里表示神明的降临。
11. 锡我:赐予我。锡,同“赐”,赐予。
12. 纯嘏:大福。纯,大;嘏,福。
13. 一人有庆:皇帝或国家有福。一人,皇帝自谦之称;庆,幸福。
14. 燕及群黎:让百姓也能分享这份幸福。燕,通“宴”,宴请;群黎,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天子祀天祭神的活动场景,表达了古人对于天地神明的敬仰之情。首句“八音克谐”描述了祭祀音乐和谐共奏的场景,体现出祭祀活动庄严肃穆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降神出祇”和“风马云车,陟降在兹”形象描绘了神明降临的情景,寄托了人们对神明的虔诚礼拜。
紧接着诗人以“锡我纯嘏,我应受之”表达自己受到神明庇佑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一人有庆,燕及群黎”则传达了天子与民众共享福祉的美好愿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祀天的庄严仪式,并传递了天子爱民如子的心声,可谓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饮福用《禧安》》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创作于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在这首诗歌的背后,我们可以窥见陆游在这个时期所经历的人生际遇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陆游生活在宋朝的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的时代。绍兴二十八年,陆游任职尚书礼部郎中,正值朝廷举行祭祀圜丘之礼,祈求国泰民安之时。他以虔诚的心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在这一年里,陆游经历了从军北伐失败、因言获罪等一系列波折,这对他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这首诗歌中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拥护,希望皇帝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陆游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以他的才情和热情,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