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都遥望草木繁茂,上帝似乎也感到迷茫。
外来的大雁已经侵入池塘休憩,宫中的乌鸦仍在城墙附近啼叫。
远在天边的志士空流泪,地下的英烈定会复仇。
楚怀王的掩鼻之计最后仍被识破,冯驩有志难申只能效仿雄鸡报晓。

去完善
释义
1. 故都:指古代都城,这里应是指长安或洛阳等古代繁华的京城。
2. 草萋萋:形容草木繁茂的景象。
3. 上帝:此处的“上帝”并非西方宗教的神祇,而是指朝廷。
4. 深疑:深深疑惑。
5. 塞雁:边塞的大雁,指代边疆的战事。
6. 池籞:皇家园林中的水池。
7. 宫鸦:皇宫里的乌鸦,象征皇宫。
8. 女墙:城墙上凹凸形的短墙,供守城人御敌用。
9.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10. 烈士:有气节的英雄。
11. 垂涕:流泪。
12. 地下:指死去的人。
13. 强魂:冤死的灵魂。
14. 噬脐:意指后悔莫及。
15. 掩鼻计:此处指权臣为排除异己而采用的诡计。
16. 冯驩:即冯谖,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善于养鸡。

去完善
赏析
《故都》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对故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首联“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描绘了故都的荒芜景象,暗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颔联“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描绘了边塞的入侵者和宫中的乌鸦,象征了国家的混乱和民族的危机。颈联“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烈士的敬仰和对强魂的谴责。尾联“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讽刺了皇帝的无知和荒淫,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都》是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04年,正值黄巢之乱平息后的几年。在这一年里,唐末政治逐渐衰败,战乱频繁。诗人韩偓曾先后担任唐宣宗、懿宗、僖宗和昭宗四代皇帝的官员,但由于他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最终被贬官并隐居江南。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与不安,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与此同时,达官贵人们却依旧沉浸在酒色犬马之中,这使韩偓深感忧虑。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但无奈政治黑暗,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故都》一词中,韩偓表达了对故都长安的怀念,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