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皱巴巴的白花瓣离开了枝头,高处的别离情感让人倍感痛楚,腻人的花香在寂静之中显得忧愁深沉。
眼看一片片花瓣随着流水而去,心中满是遗憾和痛苦,每一片都如同被雨水沾湿。
虽然苔藓掩盖了它们,但至少还能安慰一下我的心意;如果让它们被泥土玷污,那将更加令人痛心。
站在廊檐下饮一杯伤春的清酒,明日的池塘已是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皱白:指花瓣卷曲变白的花朵,此处可能特指梨花。
2. 离情:离别之情,这里可能暗示着生命消逝的哀伤。
3. 高处切:在高高的枝头凋谢,显得更为凄切。
4. 腻香:花朵的香气浓烈诱人。
5. 愁态:指花朵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6. 静中深:在宁静的环境中更显深度,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哀伤难以言表。
7. 片片沿流去:指花瓣随着流水飘散。
8. 恨满:满是遗憾。
9. 枝枝被雨淋:每一朵花都在雨中飘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流逝的惋惜。
10. 苔遮:花瓣落在青苔上,给人一种安慰感。
11. 若教泥污:如果花瓣落在泥土中,更令人悲伤。
12. 临轩:靠近窗户的地方。
13. 悲春酒: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饮下悲伤的酒。
14. 明日池塘是绿阴:明天池边的树荫将会变得浓重,意味着夏天即将到来,春天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惜花》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无奈。首联“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通过描绘花的形态,表现了花的情感和生命状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花的深深眷恋。颔联“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进一步展现了花的命运和诗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美好事物消逝时的无奈与惋惜。颈联“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则是对花的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尾联“临轩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则以饮酒借景抒情,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描绘花落的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世纪末期,此时的唐朝已经由盛转衰,进入了晚唐时期。韩偓生于书香门第,受到家庭的熏陶,对文学有着深厚的热爱。然而,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使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深感忧虑。
在诗歌创作方面,韩偓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笔触著称。在这首《惜花》中,他以惜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这也是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思考。这种感慨与当时晚唐的社会现状息息相关,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总之,《惜花》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晚唐时期的政治动荡、诗人的人生际遇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花落飘零的深深叹息,以及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