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
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锦里琴心谁涤器,石城桃叶自横波。
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夜晚,秋风萧瑟,吹散了满池残败的荷叶,月色下,荷花的花托仿佛倒映着院子里的树木。 碧绿的海面平静如水,但泪水却如珍珠般涌出,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的忧愁也愈发浓烈。谁能洗尽琴声中的忧虑?谁能用纵波带来好消息?这里的美酒如此寡淡,难以让人沉醉,而我的内心却依然无法释怀这无尽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1. 此夕:指这个夜晚。
2. 秋风猎败荷:猎,掠过;败荷,凋谢的荷花。描述秋天的风吹过池塘,荷叶已经凋谢的景象。
3. 玉钩斜影转庭柯:玉钩,指明月;斜影,指月亮的倒影;庭柯,庭院中的树木。描绘月影在庭院中摇曳生姿的景象。
4. 鲛人泪有千珠迸:鲛人,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神人;珠迸,形容泪珠四溅。描绘神话传说中鲛人因悲伤而泪珠飞溅的场景。
5. 楚客愁添万斛多:楚客,指漂泊在外的人;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约等于十斗。表现客居他乡的人因为无尽的思念而增添了许多忧愁。
6. 锦里琴心谁涤器:锦里,指繁华的城市;涤器,洗涤乐器。借以询问繁华城市里谁能为自己洗清忧虑的心情。
7. 石城桃叶自横波:石城,泛指城市;桃叶,桃花叶片;横波,指水波荡漾。描绘城市中的桃花在水波中摇曳生姿的美景。
8. 程乡酒薄难成醉:程乡,指四川省眉山县;酒薄,指酒的味道淡薄。描述来自四川的酒味道淡薄,难以使人沉醉其中。
9. 带眼频移奈瘦何:带眼,腰带上的扣子;频移,频繁移动;奈瘦何,对消瘦感到无奈。表现出作者因忧心忡忡而无法享受美食和美酒带来的乐趣,因此日渐消瘦。
去完善
赏析
《此夕》是宋朝著名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秋风猎败荷”、“鲛人泪有千珠迸”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和诗人的哀愁心情。同时,诗人借用了“楚客愁”、“锦里琴心”、“石城桃叶”等典故,使诗篇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诗人以“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夕》是北宋诗人杨亿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北宋时期,即980年至1020年之间。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已经建立并逐渐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杨亿生活的这个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地方官吏,后入朝为翰林学士,晚年因病辞官,回归故里。他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曲折,这也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此外,他还擅长书画,是当时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同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科技、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北宋王朝内部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这些社会现象对杨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此夕》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北宋时期;作者杨亿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丰富,仕途波折,晚年辞官归隐;同一时期的北宋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