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农夫扛着犁在树林旁交谈,花朵旁边时不时会有一只海鸥飞过。想要知道春天下了多少雨,看看田野里的池塘是否已经可以划船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2. 耒(lěi):古代农耕用的农具。
3. 林丘:树林和山丘,这里指田野。
4. 花外:花丛之外。
5. 鸥:鸟类,翅膀长,善于游泳和捕鱼,常见于江河、湖泊等地。
6. 验:验证、检验。
7. 春:春季。
8. 来:来到、来临。
9. 野塘:野外的小池塘。
10. 漫水:水位上涨。
11. 可:可以。
12. 回舟:划船回来。

去完善
赏析
《春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耕人在田埂上边劳作边与身边的树林交谈,花朵旁偶尔有海鸥掠过。诗人通过观察春天的雨水使得田野中的池塘水量增多,足以让船只在其中航行。这种景象反映出春雨充沛且富有生机。整体来说,此诗以恬淡宁静的氛围表现了春天春雨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雨,细蒙蒙,曲径通幽处。
烟柳翠幕藏娇羞,雨滴轻盈舞。
这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一首描绘春雨天景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正值北宋中期。
此时,周邦彦已步入人生的中年阶段。他少年时曾在汴京度过一段岁月,后因举进士不第,困居京城,颇不得志。而这段时期,北宋朝廷在经历了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后,正逐渐由盛转衰。这使周邦彦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周邦彦开始以诗歌为寄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春雨》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描述春雨中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