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行堂主往霅川化油
火冷灰寒老病身,一灯深夜伴孤贫。
忍将滴滴思乡泪,说与溪头问疾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夜晚,年迈多病的我独自在微弱的灯光下度过。
我把这点点滴滴的思乡之情,诉说给那位在山间溪流旁寻求慰藉的旅人。
去完善
释义
1. 省行堂:南宋时江南某地的寺院名。
2. 霅川: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的一条河流。
3. 化缘:佛教术语,指僧侣为募化钱财而四处传教。
4. 火冷灰寒:形容环境的寒冷凄凉。
5. 一灯:比喻在困境中给人希望的微弱力量。
6. 忍将:勉强忍住。
7. 滴滴:形容泪流不止的样子。
8. 思乡泪:因思念故乡而产生的泪水。
9. 溪头:溪流边,这里指的是霅川岸边。
10. 问疾人:前来慰问病人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心月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化缘的情景。全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在孤独贫困中忍耐着思乡之情的心境。
首句“火冷灰寒老病身”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夜晚在寒冷的堂屋内燃着火堆的景象。“火冷灰寒”意味着时间已晚,同时暗示了诗人的疲惫和年老体衰。
第二句“一灯深夜伴孤贫”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在一盏微弱的灯光下,诗人度过漫漫长夜,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和朋友陪伴。这种孤独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接下来的两句“忍将滴滴思乡泪,说与溪头问疾人”,诗人将强烈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诗人仍然压抑住泪水,试图将自己的心事倾诉给那些关心他、询问他病情的人。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省行堂主往霅川化油》是宋代诗人释心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省行堂主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的领悟。以下是该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公元11世纪左右的宋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释心月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对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禅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这个时期,省行堂主前往霅川传法,弘扬佛法,此举得到了释心月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释心月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的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世事有了更深的体悟。他通过赞美省行堂主的善行,表达了对佛法信仰的坚定和对众生福祉的关注。此外,他还用“油”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佛法的光辉照亮世间的情景,表达了佛法对众生生活的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省行堂主往霅川化油》这首诗是在宋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由禅宗高僧释心月创作的,表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众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