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知无见

标题包含
送知无见
百城烟水夜光寒,巾子峰头曾细观。 转得身来天已晓,目前赢得黑漫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心月,法号宗泐(1314-1390年),字大圭,号全室,又号释心月。他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僧人、诗人和书法家,浙江台州人。 释心月自幼出家为僧,曾师从于元末明初的高僧笑隐大訢禅师,学习佛法和诗文。他天...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烟雾弥漫,城市灯火映照在水中,冷风吹过,更显寂寥;曾经在巾子峰顶细细观赏过的美景,犹如一幅幅画卷在心头展开。然而当我转身回望时,天空已经泛白,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片漆黑,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去完善
释义
百城:指全国各地的城镇。 烟水:形容云雾笼罩的水面。 夜光:月光。 巾子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山峰,相传唐朝著名文人贺知章曾在此隐居。 细观:仔细观看。 转得身来:形容从某个地方离开,来到另一个地方。 天已晓:天色已经明亮。 目前:眼前。 黑漫漫:形容黑暗无边无际。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知无见》中,诗人以“百城烟水夜光寒”开篇,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夜色苍茫的山水画卷。这里的“百城”并非实指,而是形容遍布各地的繁华城市。而“烟水”则是指笼罩在这些城市之上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在这样一个夜晚,天空中的星光也被寒气所笼罩,显得格外寒冷。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到了“巾子峰头曾细观”。在这里,“巾子峰”是浙江金华的一处著名山峰,相传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诗人以自己在巾子峰顶眺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的“转得身来天已晓,目前赢得黑漫漫”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从黑夜转向白天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虽然前路依然黑暗漫长,但诗人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迎来曙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知无见》是宋代诗人释心月的作品。创作时间是公元1167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初年,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释心月是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侣,他的诗才横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首诗《送知无见》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心月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寺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着诗词歌赋的乐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使他更加珍惜与朋友们相处的时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