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岳王墓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栖霞岭上回望往昔,再也看不到那些陵墓在秋日白露之中。
去完善
释义
上方:指帝王;请剑:借指请求出征或处决奸臣;高庙:指皇家宗庙;藏弓:典故出自汉初韩信故事,暗喻功臣被害。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沉郁悲凉之笔调抒发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深切怀念。开篇通过“大树”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国之柱石的陨落,“十年遗恨”则点明其命运带来的千古憾事。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一面是忠臣赤胆报国、一面是昏君奸相误国,更加凸显出岳飞的忠诚与不公遭遇。结尾处,诗人伫立于岳王墓前极目远眺,用“不见诸陵”暗示江山易主,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赞颂了岳飞的伟大精神,也寄托了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无限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初期,彼时高启正处在他文学创作的成熟阶段。他历经元末战乱,目睹朝代更迭,对历史兴亡与英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其精忠报国却惨遭冤杀的故事,成为历代文人感怀的对象。高启在游历杭州西湖时,拜谒岳王墓,触景生情,写下此诗。他借凭吊岳飞之死,抒发对英雄蒙冤的悲愤,同时反思历史上的忠奸善恶,寄托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